近日,谷歌公布研發了一個準確率高達94%的電影票房預測模型,據其統計,電影相關的搜索量與票房收入之間存在很強的關聯性。此票房預測模型正是大數據分析技術在電影業的一個應用案例。此前,大獲成功的美劇《紙牌屋》也是美國視頻網站NetFlix基于大數據投資拍攝的這部電視劇。隨著越來越頻繁地被提及,“大數據”是否能成為中國電影的新驅動?
“大數據不能代替創作行為”
電影產品不同于其他產品的最大特點,就是它的非理性占很大比例。它的體驗性消費很難用一個數據去分析、前瞻。我認為,大數據就是在海量數據面前,用軟件上的技術分析,幫你把所有行為通過數據方式整理出來。但是這是基于已經發生過的事情,它的價值在于為你未來做什么東西提供一些方向。所以說,數據分析可以給我們一些參考的價值,但是我認為其不能代替創作行為。
“大數據應預測未來”
大數據是我們所有的產品平臺里一個最核心的關鍵詞。整個視頻行業大數據有三方面:用戶大數據、內容大數據、渠道大數據。在互聯網時代,這三大數據將融合在一起。現在由點擊量很高的原創網絡文學作品改編的電視劇劇本,已經被證明有比較好的收視率,這是簡單的商業模式。更重要的是如何基于這三大數據,更好地用現在的數據預測未來?這在短時間內是非常重要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