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數據中心篩選大數據 福里斯特研究公司稱,美國各個公司和機構每年花費高達20億美元的資金,用于從第三方獲取民眾的個人信息,然后借助這些信息尋找潛在用戶。這些信息大多經由“數據代理”公司泄露出來,如位于阿肯色州小石城的Acxiom公司,就擁有全球范圍內超過5億名用戶的各種信息。
分析人士指出,過去10年來,隨著互聯網的普及以及智能手機的流行,人們在享受互聯帶來的各種便利的同時,也讓大量包含個人信息的電子記錄如“開閘后的洪水”般涌出。
為獲取并解讀盡可能多的數據,美國國家安全局在猶他州布拉夫代爾建了一個數據中心,占地面積比國會大廈大了五倍以上,主要用途就是篩選“大數據”。
福里斯特研究公司分析師哈蒂卜魯說:“就目前情況看,政府部門可以要求通訊運營商和互聯網服務公司提供所有用戶信息,這好比獲得了特許來建立目標群體的個人檔案,這種特權是任何企業都無法獲得的。 ”
聯邦政府掌握隱私潛力更大 大多數情況下,類似谷歌、 “臉譜”、雅虎等公司也通過用戶使用互聯網搜索引擎等工具或使用手機時留下的電子記錄獲取各種信息,分析不同用戶的偏好,借此在恰當的時機和恰當的地點向用戶發送特定的廣告信息。對于這種信息收集行為,這些公司的說法是為了照顧消費者利益。
其他互聯網公司也使用“大數據”來提升服務。如網絡影視光盤租賃公司Netflix就根據收集的用戶信息推薦影視作品,亞馬遜公司向不用的用戶推薦不同的作品依靠的也是“大數據”。
美國喬治敦大學法學教授戴維·弗拉德克指出,相比之下,美國聯邦政府在掌握民眾隱私方面的潛力更大:通過社會保險號、醫療保障系統中的健康檔案以及納稅申報等資料,政府控制了關于美國民眾的最大數據庫。
弗拉德克曾是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消費者保護局主任。在離開聯邦貿易委員會之前,弗拉德克曾針對Acxiom公司以及其他“數據代理”公司展開一向調查,理由是擔心這些公司收集的數據可能遭到誤解,導致相關民眾被錯誤“定性”。舉例說,一些民眾可能因為購買過防治心臟病發作的藥物,而被認定為存在健康隱患。
“我們對數據的可靠性和分析結果的正確性存在顧慮,”弗拉德克說。不過,他認為國家安全局錯誤分析數據的可能性不大。
按照弗拉德克的說法,國家安全局“與其他企業不同,在收集信息方面需要經過司法系統以及國會的審核。”他也表示,“如果你相信政府工作的方式和能力,那就應該對審核效果有信心;如果你對政府持懷疑態度,那么你很可能認為這種監管完全沒有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