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云計算在2008年就引入我國相比,大數據的概念在去年才被業內接受。根據Cisco預測,智能終端的發展帶來了運營商數據流量的指數級增長,2010至2015年之間,全球移動數據流量將會激增26倍,達到6.3EB/月,寬帶IP數據流量將達到80.5EB/月。
而對于電信運營商來說,大數據時代的來臨也將帶來新的機遇,流量的急劇膨脹為運營商發展大數據業務提供了一片沃土。
運營商帶來了新的盈利空間
據賽迪顧問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我國大數據市場規模為4.5億元,同比增長40.6%,預計2013年至2016年行業規模將達8億-101億元,呈爆發式增長態勢。
而另一邊,電信運營商去年的短信量卻同比下降了20%,彩信量下降了25%,甚至電話業務量也下降了5%。傳統電信業正面臨號稱 “第四運營商”的互聯網公司們的巨大挑戰。運營商應該抓住機會奮起直追,積極布局大數據,以避免淪為管道。
但事實上,電信運營商在大數據方面有著Google、騰訊、新浪等互聯網公司無法比擬的優勢。
中國電信云計算公司總經理王峰認為,目前電信業最熱門的三大技術趨勢是云計算、大數據和SDN。其中,云計算和大數據是離運營商最近的技術趨勢。云計算加速了大數據時代的到來。而大數據將為運營商帶來了新的盈利空間。
王峰表示,運營商擁有豐富的大數據資源,包括數據資源、基礎資源和平臺資源,這些資源優勢是其他企業無法比擬的。而中國電信從很早就特別注重數據在整個公司業務規劃和運營方面發揮的作用,比如將其用在基地業務營銷、網絡優化、實時位置營銷和終端分析業務等。
以上海電信為例,徐家匯商圈每分鐘就能產生8萬條位置更新的數據。而這些數據就是運營商的財富。運營商具有三類有價值的信息,分別是移動用戶的位置信息、信令信息以及日志信息。
上海聯通總經理蔡全根也在上海通信發展年會上表示,任何一個行業的領軍者都已看到大數據帶來的巨大潛力與重大意義,而作為基礎信息服務的提供商,數以億計的通信用戶基數保證了數據的海量和多元性,而通信網絡的存在保證了數據傳輸的速度。更重要的是,運營商們可以通過對海量數據的有效分析,更加精準、更加高效地把握用戶需求,為廣大用戶和社會各界提供他們需要的產品和服務。
比如,中國移動山西分公司便通過引入網絡大數據,和BSS側數據融合,精確觀察了微信、手機QQ、米聊等OTT業務對運營商傳統業務影響究竟有多大,并制定了正確的市場決策。
面臨帶寬、安全、OTT服務商多重挑戰
美國電信運營商Sprint公司技術發展和戰略主管Von McConnell曾公開表示,即使電信運營商淪為“啞管道”,依靠數據分析也能生存下去。也許在未來,通過通信技術的大規模普及,運營商獲得的數據資源將更豐富。如何挖掘、提煉這些價值,將決定著如何把握住大數據帶來的巨大潛力和機遇。
可在大數據帶來巨大商機的同時,三大運營商如何界定和規避用戶隱私,如何解決用戶數據安全,將成為巨大挑戰。畢竟運營商手中的用戶信息是高度精準,因此保護用戶隱私應該成為大數據商業拓展的第一原則以及不可逾越的警戒線。
另外,大數據作為云計算服務的一項基礎,隨著數據規模的增大,將出現成百上千的數據中心,帶寬成了制約其發展的一道屏障。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德毅表示,在中國幾乎找不到一個上網不掉線的城市,如果想讓云計算大數據更好的發展,那么帶寬問題是一個勢在必行的解決問題。
另外,OTT服務商也在緊鑼密鼓的加速大數據業務布局,百度的LBS業務,阿里巴巴淘寶聯盟推廣,包括微博在內都在利用大數據發展自己的商機。而與運營商的系統差異,造成OTT服務商很多時候通過簡單的cookie(記錄)方式就能獲取到用戶的大量信息,投入資金卻極少,可電信運營商在存儲數據方面的花費是巨額的。
因此電信運營商要抓緊時間,制定好準確的大數據戰略,切勿讓這一商機被OTT服務商搶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