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大數據"被炒作以來,就與物聯網、智慧城市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大數據被認為是構建智慧城市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是建設智慧城市的主要支撐。目前,從各地智慧城市建設實踐來看,由于缺乏頂層設計和統一規范,智慧城市的快速復制和規模推進受到了影響.
概念炒作作為資本市場發展的一種"新玩法",一方面意味著市場未來走向深入挖掘,另一面則僅僅是市場炒作的借口,甚至是一個自欺欺人的幌子。而大數據自從2011年名聲鵲起后,便被外界貼上了一張"救世主"的標簽,它就像似一股春風般蕩漾著科技巨頭和創業者的心。隨即,盲目推崇與過度崇拜讓大數據在"概念炒作"中愈走愈遠。
小心,大數據正在揠苗助長
2012年,美國奧巴馬政府發布"大數據研究和發展倡議",率先在全球啟動2億美金大數據國家戰略。今年年初,英國商業、創新和技能部宣布將注資6億英鎊,發展8類高新技術,大數據獨攬1.89億英鎊,遠超其他高新技術。面對這波趨勢,中國跟進并不慢,旋即2012年被稱作中國的大數據元年。在喧囂的年末,大數據產業園、大數據日、大數據專委會、大數據專業、大數據實驗室和各種大數據峰會接踵而來。物聯網和大數據、云計算和大數據彼此抱團取暖,來抵消決策者對層出不窮新概念的審美疲勞。其實,大數據還只是在民間熱。相比起物聯網和云計算,它在國家最高層面上獲得的關注和實質支持還頗有不如,至少,政府目前仍未出臺相關政策與重金扶持。
根據IBM的說法,大數據有4個V:Volume(體量大),Velocity(快速化),Variety(類型雜),Value(價值大)。IDC預計,到2020年數字宇宙的規模將高達40ZB。這些諾大的數據對創業者來說是尋寶圖,對科技企業來說是滿地黃金。筆者認為,看似龐大的數據量可能沒有那么大,其中所蘊含的價值也許更沒有那么大,就好比在一推沙子中挑出黃金,金子未必有,而挑出金子這個過程中所耗費的人力物力,也許早就超出了金子的價值。
另外,大數據不見得所有企適用。首先這些企業要擁有大的數據,比如金融、大型零售企業、房地產、電信等等,想要擁抱大數據,還需從自身情況出發,需要最好的技術。大數據并非"神秘",它擅長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如果企業該做的事情沒做好,別指望大數據能幫忙。
大數據炒熱之后,很多企業立馬布置大數據戰略,其中阿里動作最快,在市場一片繁榮景象的帶動下,一些所謂的大數據公司如雨后春筍般紛紛冒了出來,各類以大數據為主的股票在股市一路紅燈,企業間的IPO不斷上演。然后這種繁榮的背后,企業的盈利情況卻被忽略。據筆者了解,在當前數據宇宙中很多有價值的數據,都是基于文檔的未被標記的非結構化數據,人們對這類數據的識別、處理技術的研究剛剛起步。但市場中所謂成熟的大數據分析方法,卻普遍是基于有效數據標識來采集用于分析的數據。根據這種方法,有些數據因為無法識別所以不能被標記,因而不能被視為有效數據,在用于分析前,它們就會被拋棄。這一問題導致大量有價值的數據就這樣丟失了,完全沒有被利用。
此外,大數據在相當長的時間內還是個新鮮事物,即使年復合增長率高達32%,到2016年全球大數據技術和服務市場總額也就是240億美金左右,不切實際、一窩蜂地上大數據項目不應鼓勵。明明不算大數據,要裝成有,從賺錢機會上來看,大數據還沒到"滿地是沙子、滿地是金子"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