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AM領域經過幾十年的周期循環,玩家從80年代的40~50家,逐漸減少到了08年金融危機之前的五家,分別是:三星(韓)、SK海力士(韓)、奇夢達(德)、鎂光(美)和爾必達(日),五家公司基本控制了全球DRAM供給,終端產品廠商如金士頓,幾乎沒有DRAM生產能力,都要向它們采購原材料。按照常理來說,格局已經趨穩,價格戰理應偃旗息鼓,可惜的是,韓國人并不答應,尤其是三星。
三星充分利用了存儲器行業的強周期特點,在價格下跌、生產過剩、其他企業削減投資的時候,逆勢瘋狂擴產,通過大規模生產進一步下殺產品價格,從而逼競爭對手退出市場甚至直接破產,世人稱之為“反周期定律”。在存儲器這個領域,三星一共祭出過三次“反周期定律”,前兩次分別發生在80年代中期和90年代初,讓三星從零開始,做到了存儲器老大的位置。但三星顯然覺得玩的還不夠大,于是在2008年金融危機前后,第三次舉起了“反周期”屠刀。
2007 年初,微軟推出了狂吃內存的Vista操作系統,DRAM廠商判斷內存需求會大增,于是紛紛上產能,結果Vista 銷量不及預期,DRAM 供過于求價格狂跌,加上08 年金融危機的雪上加霜,DRAM 顆粒價格從2.25 美金雪崩至0.31 美金。就在此時,三星做出令人瞠目結舌的動作:將2007 年三星電子總利潤的118%投入DRAM 擴張業務,故意加劇行業虧損,給艱難度日的對手們,加上最后一根稻草。
效果是顯著的。DRAM價格一路飛流直下,08年中跌破了現金成本,08年底更是跌破了材料成本。2009年初,第三名德系廠商奇夢達首先撐不住,宣布破產,歐洲大陸的內存玩家就此消失。2012年初,第五名爾必達宣布破產,曾經占據DRAM市場50%以上份額的日本,也輸掉了最后一張牌。在爾必達宣布破產當晚,京畿道的三星總部徹夜通明,次日股價大漲,全世界都知道韓國人這次又贏了。
至此,DRAM領域最終只剩三個玩家:三星、海力士和鎂光。爾必達破產后的爛攤子,在2013年被換了新CEO的鎂光以20多億美金的價格打包收走。20億美金實在是個跳樓價,5年之后,鎂光市值從不到100億美元漲到460億,20億美元差不多是它市值一天的振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