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漲價并不意外,但反應的問題卻值得深思。
近年來,電子產品的價格走勢不斷降低,大眾習慣于用越來越低的價格購買性能更好的電子產品。但從去年開始,電子產品行業發生了一場巨變,手機、電腦、家電等產品價格開始上漲,并持續至今。
2017年年初,魅族宣布旗下Note5中的16GB和32GB版本手機價格上漲100元, 漲價原因來自BOM成本上漲。(BOM中文意為物料清單,通俗的講BOM就是對某一產品的產品結構、工藝流程等進行整合。通過BOM單,可以很清晰知道一款手機的主要配件的成本價格,在其他行業中,BOM價很少對外公布。)隨后聯想、小米、魅族、樂視、金立均已宣布對其在售產品進行價格調整,產品價格上調約100元左右。
手機價格上漲其實早有端倪,閃存供應緊張的問題已經在2016年有所有顯露。
從去年開始,內存、SSD價格開始不斷上漲,8GB DDR4內存價格從最初的200元,現在已漲至500余元。起初各大Flash大廠將閃存優先供應給手機,手機行業并未受到波折,而到了2017年,由于手機消耗閃存過于恐怖,Flash廠商不得不提高價格,以減少供應鏈壓力。
群聯電子董事長潘健成先生曾提到,任何電子產品都依賴于閃存。所以閃存供應緊張問題波及不僅僅是手機和PC行業,還有汽車、醫院、教育、家電等等。
新iPhone的發布,電子產品的也將開啟新一輪漲價。
Flash缺貨問題1年內無解
根據IDC數據顯示,從2013年到2020年產生的數據將增長10倍,達到44ZB,到2025年將產生160 ZB數據,但近兩年閃存產能卻沒有跟隨上數據增長的腳步。2017年下半年,僅新iPhone一款產品就會將全年閃存顆粒消耗殆盡,并且還會有30%的供貨缺口。其他手機品牌、以及SSD內存行業,采購Flash芯片的難度,可想而之有多困難。
眾所周知,Flash缺貨問題起因是源于原廠對閃存顆粒進行技術升級但3D NAND技術的難度高于預期,產能無法滿足市場需求所導致的。所以現階段NAND Flash價格出現了有史以來最大且持續最長的價格上漲。據中國閃存市場報價顯示,NAND Flash每GB的價格從2016年的0.12美金一路上漲至0.3美金,主流的eMMC價格上漲60%以上,SSD價格超過80%,漲價幅度之大在硬件行業中實屬罕見。
部分廠商8GB內存售價高達769元
Flash缺貨問題短期內恐怕無解。雖然原廠已經全面普及3D NAND,但問題也很明顯:3D NAND技術更復雜,生產大容量閃存顆粒所需要的工時也比2D長。并且幾大原廠同時增大產能,還要面對晶圓供貨不足的狀況。
存儲缺貨將持續多久?我們來看一下原廠3D NAND發展情況如下:
三星、東芝/WD、美光/英特爾均量產的是64層3D NAND,SK海力士量產72層3D NAND,其中三星64層3D NAND已用于自家產品,64層3D NAND在Q4將供貨給客戶;東芝64層256Gbit已經量產;美光64層B16A(256Gbit)已經量產。
雖然近期3D NAND產能有所提升,但相對于預計15億臺的智能手機市場來說還是太少了,何況用戶現在更青睞于128GB及以上的容量手機。并且原廠閃存將會優先供應服務器級固態硬盤市場,綜合以上因素,筆者判斷智能手機閃存供貨緊張將持續至年底,而SSD和內存市場將持續至2018年中甚至更久。
消費者要面對的問題不僅是漲價
全球閃存供應緊張,所帶來的問題也不僅僅是漲價這么簡單。
細心的讀者可能發現一個問題,雖然這些廠商每天都在嚷嚷供應鏈緊張,但SSD和內存產品卻從來沒有斷過貨。此前因挖礦導致的AMD顯卡斷貨可是非常徹底,除了在閑魚上有部分個人賣家售賣外,玩家幾乎無任何渠道購買顯卡。
那么除了各大原廠和正規下游廠商外,國內一眾的山寨SSD、內存源源不斷地進貨源來自哪里?
答案就是,由于閃存供應嚴重不足,閃存顆粒已成為一個“循環”鏈的怪像。
我們知道原廠會將閃存顆粒優先供貨給服務器級市場,其次是智能手機,然后才是SSD和內存市場。服務器級市場體量巨大,諸如Intel、亞馬遜、阿里云、騰訊云等每年都會淘汰大量的讀寫壽命殆盡但并未損失的SSD。他們銷毀的方式也非常簡單,那就是給SSD主控打穿一個孔,而閃存顆粒卻完好無損。
國內山寨SSD、內存廠商回收這類“洋垃圾”后,將閃存顆粒拆拆下打磨掉LOGO后重新印上新LOGO,至此,報廢的SSD閃存顆粒便成為了全新產品。
如果回收的”洋垃圾“品質過于劣質,那么他們也不會將它丟掉,而是制成U盤產品。
數據來自中國閃存市場
舉個例子大家便可以明白其中的秘密:根據中國閃存市場報價我們可以發現USB 3.0的16GB閃存報價約為41.5元人民幣,而現在市面上售賣的劣質16GB U盤售價均價卻僅需30元,其中的貓膩不用我說相信大家也會明白。
現在這類現象只是出現在PC行業中,但如果閃存供應問題繼續發酵,而部分智能手機廠商一味的堅持打價格戰,這一行業受到波及也只是時間問題。
無論是手機、PC、還是U盤,消費者一旦購買到此類產品,損失金錢事小,丟失重要數據無法找回就很嚴重了。
下游廠商應何去何從?
閃存漲價讓原廠廠商賺的盆滿缽滿,也讓一部分山寨廠商大賺一筆,而夾在兩者中間的二級廠商卻苦不堪言。
原廠擁有強大的技術和研發實力,雖然產品價格略高,消費者也欣然接受;山寨廠商的產品成本極低,售價也非常低廉,如果對SSD市場不了解的朋友很容易上當購買此類產品。但一些二級廠商產品售價受制于原廠,成本居高不下,但市場需求慘淡,只好以低于成本價出售產品(即價格倒掛),他們只能眼看山寨廠商不顧行業影響出售劣質產品大賺特賺, 不得不說是SSD市場的一種悲哀。
某山寨60GB SSD僅售165元
從行業級別的設計能力、核心芯片硬件研發能力、操作系統軟件技術實力、組裝銷售能力這四大方面分析來看,下游尤其是國產化存儲廠商最不缺的就是組裝銷售能力,但也幾乎沒有核心軟硬件研發實力。
只有少數產品線開始嘗試自主研發存儲芯片的采用。即便以國內的紫光集團為首,帶頭總投資巨額1600億元的長江存儲也僅僅是實現了“從零到有”的改變。
因此,如果不徹底解決技術壟斷問題,那么下游廠商將仍然會受制于人,連營收都很難保證,也無法談“技術創新”。
最后,在存儲軟件方面,下游廠商也需要更加用心,如何提升對硬件的控制能力是重中之重。在閃存顆粒相同的情況下,為什么原廠的速度更快也更穩定?如何與山寨廠商的拆機顆粒拉開差距?這是下游廠商需要努力的地方,當然這套軟件不是設計出來的,而是通過市場摸爬滾打檢驗出來的,這需要經受消費者用戶長期實踐的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