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期《中國芯勢力》介紹了長江存儲和晉華存儲,然而中國三大存儲器勢力還有一大神秘“隊伍”——合肥長鑫,看看背后有著怎么樣的神秘。
揭開合肥存儲器項目神秘
合肥對DRAM的謀劃不僅是合肥長鑫的存儲項目,在2016年3月,就有消息傳出,原爾必達社長坂本幸雄成立的半導體設計公司兆基科技(Sino King Technology)將在中國主導大規模半導體生產項目。據悉,這位爾必達前社長和合肥政府欲聯合投資8000億日元,爆料的文章中還用到了“打造中國最大DRAM內存廠”幾個字眼。
短語用的很大氣,奈何現在已經在網上找不到任何相關消息。
此后,合肥的存儲器項目就一直充滿神秘。
首先,在去年10月份有媒體發現,兆易創新對中國東南大學、南京理工大學、西安交通大學、武漢理工大學、四川成都的電子科技大學等展開一連串招募活動,而招募簡章上揭示兆易創新與合肥的共建項目,要打造集設計、制造、加工于一體的芯片公司,項目共三期計劃,第一期規劃興建一座12寸晶圓廠,落戶合肥空港經濟示范區,估計2017年7月動工,一開始團隊只有50人左右,到2017年估計要達千人規模、2018 年上看2千人。
不過這個有招聘消息引發的猜想,兆易創新官方隨后就發布了“澄清公告”,公告表明這僅僅才是初步接觸。可見當時的狀態還屬于“有意向,卻還要看緣分”。
這里出現了一個“主角”——兆易創新,據官方資料顯示,北京兆易創新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4月,公司致力于各類存儲器、控制器及周邊產品的設計研發。雖曾瀕臨崩潰的邊緣,但通過堅持與努力生存了下來。之前關于該公司最火的消息莫過于收購ISSI,ISSI主營業務為DRAM和SRAM存儲芯片,收入占比約90%。
可以說如果并購ISSI順利成行,兆易創新也有望成為繼“武漢新芯和紫光國芯”、“福建晉華集成”之后的國內發展存儲芯片的第三股勢力。不過最新消息顯示,這場收購被終止了,據說遭遇南亞科杯葛,也有消息稱是因為價格不合適。
我們再回到合肥存儲器項目上。
在去年10月底,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發布一項合肥長鑫環評公告,建廠地點與兆易創新如出一轍,并揭露更多信息,公告指出該地將從事12寸半導體存儲芯片生產,總投資額高達494億人民幣,產能初估一年在150萬片(月產能12.5萬片)雖少于武漢新芯存儲基地開出的月產能20萬片,但這樣的數字已超過SK海力士無錫廠的每月11萬片產能,不過開出的產能多寡是一回事,良率同樣是重點。
2016年11月22日,有媒體發現太極實業在上交所發布公告稱,旗下子公司十一科技獲得總額為6,686,777,099.4元(約67億元)重大工程總承包合同。公告顯示,該項目主要是合肥長鑫12英寸存儲器晶圓制造基地EPC工程總承包,服務范圍為項目前期文件編制和評審(包含可研、環評、能評和安評等)、工程項目設計(不含工藝二次配管配線設計)、工程總承包管理(服務),專業發包,配合發包人辦理報建等相關工作。
2017年5月25日,由合肥市政府支持的合肥長鑫公司宣布,預計由合肥長鑫投資72億美元,興建12吋晶圓廠以發展DRAM產品,未來完成后,預計最大月產將高達12.5萬片規模。
合肥長鑫(2017.6)
最近(8月19日),合肥日報一篇名為《前七月全市開工317個“大新專”項目》文章表示:“如今,在合肥經開區,合肥長鑫高端通用存儲晶圓制造項目正在施工,該項目擬建成業界先進工藝制程的12英寸存儲器晶圓研發項目,計劃2017年廠房建成,明年上半年完成設備安裝和調試,預計下半年產品研發成功。”
從開始發布公告表明不確定性到現在井然有序的施工,作為國內三大存儲器勢力之一的合肥長鑫,可謂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但是這樣的“箭”到底哪來的弓呢,也就是技術從哪來?
技術從何而來
有媒體表示“合肥長鑫公司沒有DRAM研發能力”,還表示目前主要技術來源主要有兩個團隊,一個團隊的員工主要來自SK Hynix公司的前員工,另一家則是前日本爾必達公司的員工。
之前合肥長鑫也不斷招募臺灣地區華亞科的前員工。由于華亞科在2016年被美光完全收購前,是全球繼三星、美光、SK Hynix之外,第4家有能力發展20納米制程DRAM芯片的企業。因此,根據之前的媒體報導,合肥長鑫已經從華亞科挖走了不少員工,甚至華亞科前資深副總劉大維也成為了這家公司的員工。
從一系列媒體報道來看,國內存儲人才的引進堪稱一部挖墻腳大戲,先有臺灣媒體爆出“大陸兩大體系紫光和合肥長鑫同步鎖定挖角華亞科制程相關人才,其中由合肥市政府主導的存儲器研發團隊合肥長鑫,開出三倍高薪和紫光集團的雙倍薪較勁,在存儲器界丟出一顆震撼彈,凸顯大陸建立存儲器自主技術的決心。”
筆者看來,資本挖腳本無可厚非,在國內企業收購之路遭外強企業阻攔,人才吸引本就是一種手段。
之后還有報道表示“全球三大DRAM廠三星、SK海力士及美光,近期不約而同相繼寄出存證信函給跳槽到大陸合肥長鑫、及為福建晉華負責研發的聯電核心成員,全力防堵DRAM技術流入中國大陸,讓全力發展自主DRAM研發的中國大陸踢到鐵板,也讓近期有意跳槽到大陸的華亞科核心技術人員,遭到空前恫嚇。”
由此看來,國內存儲器廠商想要到處挖人才,還得給員工做心理輔導。不過臺灣南亞科也有部分人員已跳槽到合肥長鑫,但目前多以廠務為主,還未有制程技術人員加入對岸發展存儲器的集團,但南亞科也展開智慧財產財權的保護和宣導工作。
曾經與非小編就讀過一篇關于日本專家痛批中國半導體人才的文章,文中稱中國的半導體技術人才具有偷懶、個人主義、缺乏忠誠感的劣根性,并認為中國無法培養出本土人才。雖說文章點出了幾點事實,但小編認為這位專家過于以偏概全,管中窺豹,只需擺出中國半導體實力不斷進步的事實便可“打臉”回應。
自2010年以來,全球集成電路市場能夠首次重回兩位數增長(2000年以來第五次兩位數增長),存儲器居功至偉。IC Insights預計,2017年DRAM市場規模將同比增長55%,NAND閃存同比增長也高達35%,價格是存儲器市場實現大幅增長的最重要原因。在一片大漲的情勢下,中國存儲器廠商顯然可以得益其中,但與大廠比還是有不小差距。這樣的情勢下,合肥長鑫能否扛起中國存儲器這面大旗,還得期待它的真正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