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有朋友問,我想買一塊硬盤,要西數還是希捷?
說真的以前我覺得兩家差不多,畢竟前幾年在市場上還是平分秋色的兩家啊。真問的急了我會說,你買HGST(原來的日立)吧。
不過,這兩年這個問題變得簡單了,從一些跡象上來看,希捷有點不在狀態。
這幾天,愛活網的一篇報道提到:來自OEM的消息指出,希捷在 2014年~2015年出貨的企業級硬盤,代號Megalodon與代號Makara的 Enterprise Capacity 3.5(以前叫做Constellation ES)的硬盤在啟用后的一年內死亡率竟高達10%~15%!
希捷的這個企業級硬盤被廣泛使用在國內的數據中心內,一些企業甚至為此降低硬盤寫入速度以求緩解癥狀,希捷似乎也有點摸不著頭腦,正在尋找原因。
希捷硬盤問題不斷
據我了解,這幾年希捷硬盤在一些評測數據中表現很差勁。
BlackBlaze:2015vs2014
Blackblaze:2015
Blackblaze:2013vs2014
BlackBlaze:2015年6月
上圖是BlackBlaze在今年6月份給出的數據,其中第三張圖中,除了可圈可點的希捷部分外,西數和東芝也有出彩的部分,但只是少數。
之前也有人質疑過BlackBlaze選購硬盤的手法,質疑過測試環境,比如說機箱的震動對故障率的影響,溫度對故障率的影響等,認為企業級硬盤的故障率一定要高于消費級產品的故障率的論證的不靠譜是測試環境影響導致的。
測試環境固然多多少少會有影響,但僅僅是一次或者幾次測試這樣,如果你覺得說服力不夠,那么接著看。
上圖是BlaceBlaze給出的年度數據,一樣的,如果你還是懷疑BlackBlaze,那我們再看一下Extremetech的數據。
圖片來自:Extremetech
Extremetech數據也在顯示,2014到2015年,希捷的故障率還是“遙遙領先”。
希捷很不用心
如果說希捷的故障率只是產品上的原因,在原料,技術生產管理有問題,找到問題然后用六西格瑪解決就行的話,那希捷在整體策略上轉型滯后或者力度不夠就是決策或者執行層面的問題,這個就有點不可原諒了。
現階段,半導體行業收縮取暖,收購不斷 ,與此同時,閃存又逐步升溫。最近,關于閃存存儲領域大變動的消息不斷,閃存是收購的熱門。最近,英特爾在大連的廠區投入55億美元巨資轉作存儲就是一個證明。
同樣是看待閃存,西數比希捷來得更實在多了。去年,閃迪收購閃存小鮮肉Fusion-io,前幾天,西數宣布將以190億美金收購閃迪,此前西數收購HGST(也有一大部分閃存業務)可是花了43億美金哦!另外,西數(HGST)也針鋒相對的收購了做閃存陣列的Skyera,有分析說至少花了4億美金。
而希捷在這方面投入的力度比較小了,2011年,收購三星硬盤花了14億美金,注意,三星甩賣的是磁盤,跟閃存沒有毛線關系,拿到錢之后的三星在年底立馬在中國投資四十億建閃存廠,希捷又愉快的完成了一個磁盤界的小一統。
在閃存上的努力,希捷去年4.5億美元收購了LSI旗下做閃存控制器Sandforce,加上最近收購DotHill的6.9億美金也是完全不能跟西數比。
如果說希捷就是要固守磁盤存儲的話,從情理上還說得通,但是為什么不像競爭對手一樣盡量優化一下磁盤呢?比如你也推出氬氣盤試試?起碼表明你很努力的樣子嘛。
現在的希捷,看不懂!不是換一張新LOGO就能洗心革面的哦。
事件最新進展:
記者就這個問題與希捷中國公司進行了了解,目前希捷中國正就該問題與美國總部進行溝通,不久會就這個問題進行詳盡的說明,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