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Gartner最新發布的2014存儲魔力四象限中,華為存儲成功躍升至挑戰者象限。這也是繼2010年、2011年、2013年三次進入特定領域者象限之后,華為存儲迎來的巨大突破,華為存儲已經縱身一躍,實現從特定領域者到挑戰者的轉變。
毫無疑問,在強手如林的存儲市場要做到這一轉變并不容易。眾所周知,存儲市場90%以上的市場份額仍被國外幾家廠商占領,中端和高端存儲更幾乎被國外廠家壟斷,對任何一家新興的存儲公司而言這似乎都是一道很難越過的“門檻”,但是現在華為存儲通過多年不斷的努力正在打破這一局面。
在Gartner的評價中,促使華為存儲成為挑戰者的主要因素來自于強有力的銷售執行能力、產品能力、客戶體驗、營銷執行能力。但在業內人士看來,華為存儲多年來堅持不懈的高投入,持之以恒的研發創新無疑是成就今天這一結果的最關鍵之處。
從特定領域者到挑戰者
按照Gartner對位于挑戰者象限廠商的定位,挑戰者屬于市場的第二梯隊,它們現有經營狀況良好,產品競爭力強,同時已經建立足夠可靠的市場地位和資源,這些都能確保它們能夠維持持續增長,如能伺機通過擴大區位優勢或者把握產業變革機會,隨時有可能實現超越。
據了解,Gartner魔力四象限對能夠進入研究的廠商有著較為嚴格的標準,具體到存儲魔力四象限,首先要求能提供軟硬件一體并支持塊或者文件存取協議的存儲陣列,其次要求系統架構設計不能出現硬件單點故障,再者要求具有獨立銷售品牌,最后要求單套系統平均售價不低于5萬美元。Gartner存儲魔力四象限通常每1-2年公布一次,它使用了統一的評估標準和圖形表達方式,可以幫助企業客戶快速深入了解和評估供應商。
在Gartner的評價中,華為存儲在以下四個方面均有建樹:第一是華為在存儲各個領域持續大規模投入,形成了覆蓋閃存、高端存儲、中低端統一存儲、文件及對象存儲和軟件定義存儲等各類技術的廣泛的產品線;第二是進行了一系列從研發到市場和銷售的組織調整,能夠更快速地響應存儲市場的變化;第三是營銷舉措切合云計算、大數據、軟件定義存儲這些市場趨勢;第四是為簡化品牌定位和提升品牌認知度,華為對存儲產品重新命名,強化了OceanStor品牌。
回顧華為存儲過去4年在Gartner魔力象限中的表現,顯然是讓人非常驚訝的——早在2010年,華為-賽門鐵克公司(華為存儲的前身,于2012年3月被華為全資收購)就首次進入Gartner存儲魔力四象限,并處于特定領域者象限中間位置;在2011年,華為-賽門鐵克公司再次進入Gartner存儲魔力四象限,這一次與2010年的位置沒有太大的變化。
但是到了2013年Gartner報告再次刷新時,華為存儲提升至特定領域者象限最頂端位置,這也直觀地反映了華為存儲迎來的市場變化,這一年華為存儲駛入快車道,繼續保持了高速增長,銷售收入達3.43億美元,比2012年增長了18%。
就在這一年,華為存儲取得了收入、出貨臺數、出貨容量、全球市場廠商平均增長率、中國市場廠商平均增長率五項第一,躋身全球頂尖存儲廠商行列。在中國,華為存儲產品及解決方案從廣泛布局到規模應用,存儲品牌從認知到認可,存儲市場份額進入第一集團,銷售收入排名第三,發貨套數和容量第一,國產品牌份額第一。在海外,全線產品銷售到全球100多個國家,海外市場收入超1億美元。
正是基于如此強有力的業績保障,今年Gartner把華為存儲歸為挑戰者象限中。根據2014第二季度Gartner季度存儲市場份額報告,華為存儲在2014年上半年全球收入增長率第一,以29.5%的收入增長率遙遙領先于其他主流存儲廠商。除了在中國市場保持領先,海外市場也不斷突破,整體份額持續上升,在2014第二季度更是取得全球發貨套數第5的歷史佳績。
持之以恒研發創新是關鍵
華為從2002年開始存儲技術的研究,于2010年進入Gartner存儲魔力四象限并處于特定領域者象限中間位置,2013年提升至特定領域者象限最頂端位置,并于2014年一躍進入挑戰者象限,實現了量變到質變的突破。但究竟是什么原因讓華為存儲能實現如此華麗的轉變呢?
答案就是高投入的研發,且是持之以恒的研發創新。這一點和其他國外的存儲公司相比難得可貴,而且無疑充滿更大的挑戰。我們知道,在存儲市場的發展中,其實很難有廠商能夠做到堅持高投入研發的,無論是EMC、IBM還是戴爾、惠普,很大程度依靠收購來彌補與擴充產品線,就連一向以統一存儲平臺著稱的NetApp公司亦不能免俗。
據了解,在研發投入方面,華為存儲已經累計投入了20億美元 ,擁有在深圳、北京、杭州、成都等地都有存儲布局,在美國硅谷、歐洲等海外國家和地區也有存儲研發機構,以全球設有5大研發中心的堅實準備擺出了全球拓展的態勢。同時,目前華為有2萬人致力于IT領域的專利開發,其中存儲領域的研發人員超過了3000人,已取得國內國際專利800多項,并通過與國際核心標準組織的合作積極參與到了30多項標準的制訂工作中,在存儲領域爭取到了越來越多的話語權。
目前,華為存儲已經形成了芯片、盤片、硬件、軟件的各層面研發創新能力,設計制造了包括ARM芯片、集成IO平臺芯片、SSD控制器芯片, SSD固態硬盤、雙端口PCIe SSD閃存卡、高密度高性能存儲硬件整機、以及Scale-out、存儲管理、數據保護等技術產品。
依靠這些技術和產品,華為存儲建立了端到端的存儲供應能力,這也讓業界對華為存儲業務的未來產生了更多的期待。例如,華為存儲有著對閃存控制器芯片、SSD盤、PCIe閃存卡的理解,這意味著,華為存儲有能力設計、制造新一代的閃存甚至是全閃存陣列產品,而這些產品,將會是符合端到端閃存需求的存儲系統。
與此同時,華為存儲同樣為軟件方面的挑戰做著積極的準備,華為存儲目前在軟件層面上涵蓋存儲系統軟件、主機軟件、存儲管理軟件等多個領域,尤其以面向未來云架構的操作系統OceanStor OS為核心,完成整個融合存儲的布局。
顯然,正是得益于長期的技術積累,尤其是在RAID技術、芯片技術、IP互聯技術、存儲操作系統、系統整合等方面的研發能力,華為存儲才能在存儲市場上取得今天這樣的成績。今天,華為存儲有能力在底層存儲技術以及軟件方面實現創新,這體現了華為存儲最為核心的競爭力,也和持之以恒的研發創新是分不開的。
業務驅動存儲迎未來
2012以來華為確立“存以致用,融以致遠”產品理念,并在“融合”這面旗幟下,華為開始了一系列的關鍵動作包括:開始逐步將其存儲產品名稱全部統一到OceanStor這個品牌下,高端存儲HVS 85T/HVS 88T更名為OceanStor 18500/18800,大數據存儲由N9000更名為OceanStor 9000,其他產品也全部以OceanStor命名。顯然,華為存儲這次統一不僅是品牌名稱,統一品牌的背后是華為存儲產品統一的硬件平臺、統一的操作系統、統一的管理軟件,是華為正在積極轉變在存儲領域新進入者的姿態,是華為正在逐步構筑自身產品特色以及核心競爭力的體現。
今年5月,華為正式發布面向未來云架構的新一代融合存儲系統OceanStor V3系列,為客戶提供安全可靠、按需供給、簡單高效的數據管理服務。以云操作系統OceanStor OS為核心,OceanStor V3創新的五個融合幫助客戶化繁為簡;同時硬件規格持續領先業界一代,相對于上一代存儲產品,系統性能提升3倍,提供最簡單的管理平臺,為客戶帶來統一、移動、便捷的管理體驗。
不僅如此,在今年HCC2014上,華為更是提出了“業務驅動存儲(Service Driven Storage)”這個價值主張。有別于“軟件定義存儲”、“大數據”這些當前市場上熱門的技術詞匯,華為力圖通過“業務驅動存儲”向外界闡述存儲與業務之間更加直白的關系。
為什么華為要提出業務驅動存儲?從技術角度來說,存儲正在走向一個多元化的時代,原有的“緊耦合”式的體系結構在云計算、大數據、社交網絡、移動化等趨勢面前分化,新技術又在不斷進入應用層面,如何利用這些技術則成為關鍵。
華為則認為,無論現在談論軟件定義還是硬件重構,都需要基于業務需求的解決方案,圍繞業務需求急迫需要在技術上有高水平創新來快速提升產品與解決方案的核心競爭力。而且圍繞業務的技術創新其實在各個層面都會有所體現,包括系統架構層面、管理軟件層面、控制層面、介質應用層面等,因此華為希望圍繞這些層面去深刻剖析當今業界最領先的技術。
華為存儲產品線總裁范瑞琦表示:“目前,軟件定義存儲是整個行業的熱點,但華為更愿意強調業務驅動存儲,我們認為存儲的架構設計和演進應該是以客戶的業務需求為驅動的。可以這樣講,軟件定義是手段,而真正的目的是要實現在業務驅動下,讓數據發揮最大的價值。”
當然,業務驅動存儲更多也體現了華為希望在存儲市場能進行更加有效的差異化競爭策略。正如Gartner存儲魔力四象限報告中所預測的,華為會投入更多的資源來支持存儲的發展,公布很多工業標準基準測評結果,同時產品特性進一步豐富,生態系統也將持續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