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7月,在惠普中國CEO史蒂夫吉爾走馬上任時,EMC大中華區總裁葉成輝與思科中國總裁林正剛進行了一次微博對話,“HP中國找老外了,老外管中國外企行嗎?”葉成輝問,“沒見過成功案例,起碼要一年時間了解中國國情。”林正剛回答。
時間還不到一年,兩人的擔心也許變成現實。據媒體報道,惠普擬成立惠普大中國區,由符標榜任總裁,吉爾將卸任中國惠普總裁一職。雖然惠普發言人并沒有對此消息進行證實,但近期惠普內部頻繁的人事變動卻讓這消息變得“靠譜”起來——惠普美洲地區、亞太地區和日本等多個區域均進行了人事調整。6月1日,惠普還宣布任命儀曉輝為全球高級副總裁、打印與信息產品集團 (PPS) 中國區總裁。
儀曉輝的任命,被業內人士看成是惠普要加強中國PC業務,收復自“315”事件以來的失地。這從另外的側面或許說明,惠普并不滿意10個月來吉爾在中國的表現。
倉促接棒
與微軟中國一樣,史蒂夫吉爾(Steve Gill)是惠普中國成立以來總裁崗位上出現的第一位洋面孔,從1985年的第一任總經理劉季寧開始到今天,惠普中國總共經歷了7任總裁。
“對于中國惠普而言,一位有著全球視角、全球經驗的領導者非常重要。我們相信,史蒂夫吉爾是這個職位的最佳人選。”惠普前全球CEO李艾科說。
的確,在僅僅任職了7個月后便離職的高瑞彬之后,惠普中國急需一位“讓大家都滿意”的領導者。
在來中國之前,吉爾有著非常漂亮的履歷:在IT行業有著超過30年的工作經驗,曾在索尼、蓮花、英邁和康柏擔任高級財務和管理職務,自2009年6月起擔任惠普韓國總裁兼企業業務集團副總裁,在短短一年之后,惠普韓國躋身于全球三大優異表現地區之一。
而在加入惠普韓國之前,他在惠普英國和愛爾蘭地區也表現出不錯的領導力,出任總裁期間,惠普成為英國最大的IT公司、英國公共事務領域中領先的IT產品和服務供應商,并使惠普英國成為惠普在美國之外全球第二大公司分支機構。
他的同事稱,吉爾在兩個非常重要而又全然迥異的市場中打拼并取得成功,這凸顯了他對于多樣化行業的靈活管理方式。“他是中國CEO的不二人選。”
雖然有漂亮的成績單和有全球CEO的力挺,但擺在吉爾面前的攤子說不上太好。
市場研究機構IDC日前公布的PC市場數據顯示,2011年第四季度,聯想以35.3%的市場份額位列中國市場第一,而惠普則跌出前四,位居第五,市場份額僅為5.3%。宏碁、戴爾分列第二名和第三名,市場份額分別為9.5%、9.4%。
這是吉爾上任半年的“成績單”。
吉爾坦言,如果惠普在中國不能夠獲得成功,那么PC業務在全球也無法獲得成功,他希望能夠幫助惠普實現順利轉型。
“聽話的小孩”
到任后,吉爾把自己的工作總結成四個方面,“從推動惠普在中國以盈利為基礎的增長到進一步提升和改進客戶關系,同時加大人力的投資,聘用和留用市場上最優秀的業界人才,最后是充分履行我們做出的所有承諾。”
然而,就像這段毫無亮點的話一樣,至少在這半年,吉爾的工作并沒有讓大家眼前一亮。
“吉爾主要負責掌管廣泛的硬件、軟件和服務產品線,推進瞬捷企業業務,并向惠普亞太和日本地區總裁暨全球銷售高級副總裁符標榜匯報。”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惠普內部員工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從現在來看,惠普中國的更多業務是由大老板主導,吉爾更像是一個“聽話的孩子”。
“瞬捷”算是吉爾極力想在中國推動的戰略,在公開場合的每一次露面中,他都要提及這項戰略對中國市場的重要性。
“惠普近年的戰略、定位非常模糊,蘋果等公司崛起后,惠普一直沒有有效的對策。不解決好高管平穩過渡和新戰略制定問題,惠普中國前程堪憂。”資深產業觀察者洪仕斌對記者說。
目前,蘋果、聯想等陣列的硬件市場——PC和打印機部門利潤正在減少,而IBM、甲骨文等陣列的解決方案市場——服務器、存儲、軟件、服務市場雖然前景不錯但競爭頗為激烈。“雖然引入了一些產品,但多種跡象表明,惠普并未在硬件領域出示足夠清晰的規劃,而與IBM等公司比,惠普在軟件上并無優勢。”洪仕斌說。
擺在吉爾以及未來繼任者面前的不僅僅是如何改變中國市場的難題,而是惠普在全球市場上如何復興的問題。“顯然,這個問題不解決,中國市場的策略則無從談起,中國區換帥將不會停止。”洪仕斌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