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明盛(左)與弗吉尼亞·羅曼提(Virginia Rometty)
1月3日消息,美國科技博客AllThingsD今天發表文章對彭明盛掌管IBM期間出售PC業務的交易進行回顧,指出該交易幫助IBM獲得了進入中國市場的通道,是彭明盛時代最精彩的瞬間之一。
以下為文章的主要內容:
上周六是彭明盛(Sam Palmisano)最后一天擔任IBM的首席執行官,弗吉尼亞·羅曼提(Virginia Rometty)在周日正式上任。
《紐約時報》在周末刊登對彭明盛的離職訪問,讀起來好像有點慶功會的味道。事實也的確如此,在彭明盛掌管IBM期間(2003-2011)該公司的股價上漲125%,銷售從2002年的810億美元增長至預期的1,070億美元,每股年利潤從3.07美元提高至分析師平均預期的13.38美元(2011年全年業績尚未公布)。
但是這讓我想起了彭明盛時代其中一個“精彩瞬間”——一筆當時吸引了大量關注的交易:IBM決定將其個人電腦部門出售給中國PC生產商聯想。當時這筆交易頗具爭議,盡管這項業務并沒有給IBM帶來太多收入,但是IBM的PC尤其是ThinkPad系列筆記本電腦一直都被認為是非常優秀的。
在大約7年之后的今天,值得指出的是,根據市場調查公司IDC的數據,聯想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PC生產商,在今年早些時候超越戴爾,僅次于惠普。此外,聯想在美國PC市場也排在第五,落后于惠普、戴爾、蘋果和東芝。
IBM最開始擁有聯想15%的股份,并維持其股權直到今年2月。在2月份,IBM售出剩下的4.3%股份,獲得利潤超過2.5億美元。
聯想最大的股東是聯想集團,中科院是聯想集團最大的股東,擁有36%的股權。不過中科院的比例已經有所降低了,在2005年IBM聯想交易的時候,中科院的控股股權達到57%。
這樣的背景自然會引發爭議,甚至是關于國家安全的擔憂。但是這宗交易也存在值得考慮的商業因素。在戴爾及其他公司施加的價格下行壓力影響下,PC業務拖累了IBM的業績增長,并且該公司也并未在PC市場排名前列。
此外,正如賓夕法尼亞州大學沃頓管理學院教授邁克爾·尤希姆(Michael Useem)當時指出的,這宗交易也具有潛在的戰略利益:與中國結成友好關系。
通過將表現不佳的資產出售給愿意接手和運營的買家,IBM從而獲得進入中國市場的通道。在周日的報道中,彭明盛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彭明盛表示他拒絕了來自戴爾和私募股權公司的提議,而青睞于來自中國的公司,是出于戰略方面的理由——中國政府希望其企業進行全球國戰,通過幫助實現這個國家目標,IBM提高了在龐大的中國市場的地位。”
通過閱讀IBM的財報,我們就可以清楚看到這宗交易的效果。在2005財年,IBM公布,186億美元即營收的20%左右,來自亞太地區(包括中國)。盡管該公司當時拒絕透露具體的數字,但表示中國銷售減少19%,但在剝離PC業務后,將增加8%。而在2011財年的頭9個月,IBM公布亞太地區占其總銷售的24%,同樣是186億美元,而這只是三個季度而已。
在財報中,IBM也指出應當把注意力放在所謂的“發展市場”,一般來說就是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這金磚四國。這四個市場占IBM最近這個季度23%的銷售。
這基本上足以讓我們了解IBM在中國的業務規模。總的來說,交易PC部門是個積極的舉措,尤其是考慮到如果IBM保持該部門,這項業務的規模可能會變小,并且由于IBM越來越專注于高利潤率的服務和咨詢等業務,PC部門將更加拖累業績增長。
毫無疑問的是,IBM在中國的表現越來越積極。例如,IBM在2008年在上海開設新的實驗室,并在2010年再次開設實驗室。在上個月,IBM宣布與香港一家醫療衛生提供商達成一宗巨額IT交易,并與中國一個省達成協議幫助提高豬肉的安全。
不管怎樣,人們將一直記住彭明盛以PC業務換取中國市場。總的來說,這看起來是一宗好交易,但還沒有最終定論。周日是羅曼提時代的第一個辦公日。假設她按照IBM傳統在60歲退休,那么她將擁有6年的時間來留下自己的足印。我們都在期待羅曼提會有什么出色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