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又有消息傳出聯想向黑莓發出了收購要約,雖然聯想隨后也否認發出了收購要約的傳聞。但關于黑莓出售的消息其實從去年開始就不斷有傳聞,聯想也是潛在收購者之一。近日黑莓推出了“護照”手機(Passport),據說預定量還不錯,隨后就又傳出了“被”收購的消息。那么,是否也可以看出是黑莓在有意放出一些消息刺激資本市場,來證明自己其實還是有一些價值的?
如果我們假設一下,若聯想真的發出了收購要約的話,那么對于聯想來說又意味著什么呢?雖然去年就傳出過聯想對黑莓有意的消息,不過并沒有后續實質性的舉動跟進,最終也就不了了之了。那么這次為何又傳出收購消息呢?潛在原因之一是,近日,聯想宣布,要將于2015年4月1日成立一家專注于互聯網智能設備的新公司。這家公司將采用獨立名稱和品牌。這給市場很大的遐想空間,互聯網智能設備新公司會是什么呢?很顯然,移動設備無疑是最大的方向之一,畢竟這是發展趨勢。
那么已經收購了摩托羅拉移動之后的聯想還需要黑莓嗎?我們可以進一步揣測,如果聯想希望進入到更多的企業市場,那么企業市場的用戶需求就必須是聯想要考慮的,目前聯想是全球最大的PC市場,楊元慶也表示這個市場還是非常龐大的,雖然業界普遍認為目前的PC市場已經成為夕陽企業,不過隨著戴爾的轉型,惠普的分拆,日漸顯露頹勢,相對而言聯想在PC市場已經穩固老大的位置。那么接下來呢?
很顯然有兩條路是聯想一直在意的。其一是企業市場,其二是移動市場。對于移動市場,聯想推出自己的Lenovo品牌以及收購摩托羅拉移動都是為了布局這個市場的發展。對于企業市場,聯想收購IBM X86服務器也是為了在這方面有更多的機會。那么二者的銜接點在哪里?無疑移動終端設備會是支點之一。那么這個支點以目前聯想的產品體系是否可以涵蓋?雖然聯想也有自己的平板電腦,智能手機,再加上摩托羅拉的加入,但是面對企業市場,這些貌似都存在著一定的短板?尤其是Android系統的安全性,可靠性,以及對于企業市場用戶的吸引力是不是足夠強,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是,黑莓在這方面有傳統優勢,雖然蘋果iOS的出現,以及iPhone的流行很大程度上削弱了黑莓在企業市場的優勢,但在某些方面,黑莓還有一些自己的底蘊。這恐怕也是聯想對于黑莓曾經在意過,如今又被市場翻炒的潛在原因吧?畢竟,黑莓對于聯想還有一定的價值。但是這個價值到底有多大,聯想的考量將非常關鍵。
那么聯想如果收購黑莓又有什么優劣影響呢?筆者觀察,優勢主要聚集在:一是黑莓的專利優勢,無論專利優勢還有多少,以黑莓在企業市場,以及智能手機市場多年的積攢,應該還是具備一定的優勢。但給聯想的困惑是和摩托羅拉疊加的有多少?專利的價值能延續多久?
二是企業市場的機會到底還有多大?這里需要思考的是,企業市場的需求,尤其是對移動端的需求轉換到底可以切換的剛性應用在哪里?是移動智能終端設備還是有其他的替代品?黑莓在企業市場的底蘊還有多少?面臨著蘋果的蠶食之后,黑莓對于企業市場的轉換,以及產品迭代還有沒有優勢?聯想如果入駐,如何平衡黑莓10和摩托羅拉以及Lenovo 對于Android的銜接?會不會互相打架?這些恐怕都需要聯想慎重思考的。
三是黑莓可以給聯想的國際化增加多大的支點效應?業界普遍認為聯想收購摩托羅拉移動是為了專利和國際化拓展,如果收購黑莓顯然也會面臨著這個問題。黑莓在一定的市場擁有部分優勢,但是移動終端的變化太快,用戶需求和習慣的轉換也非常快,三星的沒落就說明了這個問題,此外蘋果的優勢越趨堅固,能不能找到抗衡的機會?
四是融合會不會出現問題?雖然聯想有收購IBM PC后的國際化拓展優勢,也經歷過融合的考驗。不過,移動終端市場又不太一樣,因為這個市場目前的競爭格局,以及市場演變都非常迅速,給聯想留下的整合融合機會并不會太長,如果不能快速推進融合,很可能成為一個負擔。
很顯然,雖然黑莓有自己的一些優勢,對于聯想也有一定的補充,但聯想是否能最終出手,還要考量聯想對于移動市場的布局策略,以及切入企業市場的模式。無論收購與否,聯想的移動戰略布局是異常堅定的。只是面對普通消費者,和面對商務人士,企業市場,聯想到底會如何布局,或許會成為最終左右聯想策略的根本要素。不過,話又說回來了,如果在個人消費市場iPhone的優勢已經牢不可破,那么轉戰企業市場,是不是會重新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