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間,IBM花了1000億美元實施庫藏股,因此這七年間,IBM營收每股盈余從7美元, 成長一倍到15美元,有絕大部分是靠庫藏股,而不是實質改善。
剛過103歲生日的IBM,被經濟學家、科技博客連番指控,內部營運陷入危機,更早已失去以往的創新精神,各種傳言不斷。
“IBM,到底怎么了?”這是今年來美國企業界、華爾街最熱門的話題。這次,IBM不再是企業轉型成功的模仿對象,而是因過度外包傳言,又疑似粉飾財報,一夕間在美國,形象從云端跌落谷底。
美國科技專欄作家羅勃克令里(Robert Cringley)花費數年時間搜集該公司員工、客戶說法,今年6月集結成書《IBM的衰落:美國企業典范褪色?》(暫譯,The Decline and Fall of IBM:End of an American Icon?),指出IBM近幾年不顧一切節省成本,內部早已失去創新精神,該書不但成為美國亞馬遜電子書排行榜公司傳記類前20名暢銷書,也在網上集結許多前員工現身說法。更成為IBM員工私下流傳、但不好跟外部分享的一本書。
為何此刻的美國人談IBM如此心痛?據《遠見》雜志分析:因為,最近才過103歲生日的IBM,在還沒有微軟、蘋果前,是許多人心中最優秀的美國創新典范。由湯瑪斯華森(Thomas J. Watson)創立于1911年的IBM,從電腦科技的前身打卡制表機起家,創辦人主張研發新商品不是看消費者需求,而是領袖自己思考未來的科技趨勢,再結合各國精英推廣。
在1970年代,IBM以超前思維推出大型主機,及個人電腦、小型服務器。甚至現今熱門的智慧手機、穿戴手表,也曾在它的研發部門中推出過原型。它是推動科技趨勢前進的關鍵角色。
后來繼任的執行長帕米沙諾(Samuel Palmisano)也依循他的路線,在2004年將PC部門賣給中國聯想。然而,現在的IBM,似乎又陷入新的危機,20年前啟動的改革,似乎需要再一次改革。
大幅縮減人力成本
首先,最讓許多前IBM員工憤怒的,就是公司不顧一切地節省成本,過度外包,讓許多員工認為已經沖擊到這個績優企業過去秉持的高品質形象。
克令里在書中指出,七年前帕米沙諾還在任內,IBM就訂定用裁員節省成本,來增加獲利的策略,計劃最終要把美國正職員工裁掉最高達78%,空缺就改由印度、中國等人力成本相對低的國家員工代替。
據公司年報,2007年時,IBM雇用約73000名印度員工,到2013年,印度員工已增加到超過10萬,占全集團1/4,也超過在美國直接雇用的員工數。
甚至,有一些員工向克令里透露,有些同事被裁后,很快又被聘為派遣員工,福利與薪水卻大不如前。這說明了,IBM并不認為這些員工沒有價值,只是想以低成本雇用!
一名曾在IBM大中華區工作多年、不愿具名的前中國臺灣籍干部無奈指出,在科技業,外商裁員本來就常見,IBM定期精簡人力也不令人意外,只是這幾年公司讓缺乏經驗的印度籍員工增加得太快、太多了!
這位中國臺灣員工數年前還在IBM時,是個帶領數十人團隊的主管,每天常和各地分公司員工頻繁溝通,然而,當同事瞬間換上一群缺乏經驗的印度籍員工,開始錯誤百出,最后往往要他和其他同事幫忙收拾。他不滿地說:“省錢的效果,到底在哪里?我看產值明明變更差!”
同時,以往IBM備受業界推崇的是人才長期培訓策略,每個新進人員都要接受12個月培訓,之后要求員工終生學習。如今,這樣的精神也已逐漸消失??肆罾飼蟹治?,現在IBM高層,評量員工只把業績放在重點,不看員工是否有從中學習,無法達到業績就裁。至于業績不佳,也不會檢討商品是否符合市場需求,只是一昧地要求業績達成率。
判斷市場需求失準
IBM也因此丟掉不少老客戶。例如華特迪士尼,美國生技制藥龍頭廠商Amgen在2012年紛紛終止長期契約。他們發現,既然IBM重用印度員工,不如直接使用印度起家的網絡服務公司Wipro、Satayam,節省得更多。
同時間,今年5月美國版的《彭博商業周刊》報道也指出,IBM的創辦人和美國多任總統交情深厚,過往IBM一向擁有許多公部門客戶,今年初美國中情局卻決定使用亞馬遜的云服務,說明了IBM出現重大危機。
這幾年全球云端市場非常熱門,躍上臺面的大廠名字卻都是亞馬遜、微軟、Google這些后起之秀,更說明了多年前,葛斯納主導的轉型策略可能已經失能。包括砍掉PC,轉型到軟體、咨詢服務與服務器三大核心新競爭力,效能沒有展現。
這兩年全球云端市場是崛起的新興產業,預估全球到2018年,都將有至少兩成的平均年成長,然而,根據調查機構Synergy今年初做的整體云端市場調查,包含平臺與咨詢服務在內的業務,亞馬遜是冠軍,市場占有率高達三成,年成長率六成,其次是微軟、Salesforce,IBM不在領頭名單。
庫藏股
帳面數字好看業績卻沒改善
翻開今年7月中剛公布的第二季財報,IBM總營收比起去年減少2%,且連續第九個季度衰退,旗下新核心業務:全球軟體事業的總營收為65億美元,僅較去年同期上升1%,而且若計入美元匯率變動,就是零成長。全球企業咨詢服務事業部營收為45億美元,較去年減少2%。
許多人好奇,IBM近七年間營收成長不到一成,財報上的獲利卻能年年成長,除了精簡人力,到底靠什么達成?曾幫雷根推出減稅方案的美國經濟學家史塔克曼(David Stockman)近日指出,他發現七年間,IBM花了1000億美元實施庫藏股,因此這七年間,IBM營收每股盈余從7美元,成長一倍到15美元,有絕大部分是靠庫藏股,而不是實質改善。
亦即當獲利沒辦法增加時,縮減股數,一樣可以達到效果,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實施庫藏股,把公司股票買回來,減少在外流通股數。IBM在七年間,股數就少了三成。
史塔克曼并指出,IBM靠發公司債換得現金,至今賬上債務有400多億美元,比七年前增加21%,負債比也創單季新高。同時間,內部研發費用卻大減15%,從2007年的62億美元,減少到去年的55億美元。但是對手亞馬遜,研發費用從2008年至今,可是增加了14倍!
IBM再陷新困境,美國人討論持續熱絡,現在就看執行長羅美蒂,如何善用睿智引領老店重返榮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