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爾軟件公司住處管理解決方案部門產品管理執行主管Darin Bartik以及戴爾Compellent產品營銷主管Bob Fine與我共同探討了該公司在大數據浪潮下的展望方向以及應對措施。
大數據帶來的影響
戴爾的客戶正越來越多地在運營過程中使用大數據工具,并通過分析深入了解客戶需求、客戶行為模式并根據自己得出的結論更好地分配資源。當然,采用大數據技術的最終目的在于向客戶展示企業地位的穩固性以及通過混合方式提供產品及服務的決心。
如今的商務智能與事務系統是否已經過時?
戴爾指出,如今事務及商務智能系統的運行前提在于:企業方面必須能夠準確提出關鍵性問題,而且清楚在數據收集完成后該如何加以處理。我們現在面對的是一個瞬息萬變的世界,戴爾認為這意味著很多傳統問題已經不再適用于新形勢。兩位管理者以更為直白的方式指出,過去我們一直在問的問題已經不再是如今確切有效的問題。
數據科學家的興起
戴爾明確表示,如今的成功意味著通過不同方式提出不同問題。戴爾還進一步解釋稱,這意味著企業需要真正將首席數據科學家這一全新領導崗位納入管理結構,其作用在于指導大數據工具的使用方式、實現“軟件定義一切”(包括數據中心、存儲、網絡以及工作負載等)以及虛擬化融合型系統。
戴爾的兩位管理者同時宣稱,現在我們必須有能力掌控來自企業方方面面的運營數據,而不受數據來源(例如來自哪個業務部門的工作負載)或者數據格式的影響。只有這樣,決策者才能以全新模式了解客戶的需求與行為特性。這意味著以智能化方式使用虛擬化系統、網絡、存儲以及分析軟件。在這方面,戴爾建議企業在業務與系統分析之間、傳統業務部門與IT部門之間建立起設施融合方案,并為其指定專門的管理角色。這一角色也就是戴爾口中的“數據科學家”。
戴爾同時表示,要讓這一角色的定位與作用真正發揮出來,還需要相應的工具及專業知識要以支持。
不過戴爾目前同樣面臨嚴峻挑戰,眾多技術供應商在大數據領域也持有同樣的解決思路并有意推出足以提供同類服務并實現同一目標的工具。競爭廠商的名單可謂眾星云集,包括惠普、IBM、微軟、甲骨文以及思科等等。戴爾需要證明自身有能力提供技術工具與專業知識,從而幫助客戶利用大數據與軟件定義機制最大程度實現業務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