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化應用中,服務器一直被認為是核心設備,毫無疑問,主機系統和高端服務器就是其中的制高點。遺憾的是,長期以來,站在這一制高點上的是清一色的國外廠商。今天,我們終于看到了中國制造的計算機“航母”浪潮天梭K1高端服務器駛出港灣。
回憶起沒有“中國制造”的日子,國家信息中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寧家駿講述了一則真實故事。“在20世紀70年代冷戰時期,西方國家的巴統組織對社會主義國家執行統一的技術禁運,而高端服務器正是禁運名單上的重要技術。當時的石油工業部物探局花天價購買了一臺國外小型機,還被附加了一個苛刻的條件,把機器安放在中國人不得入內的透明玻璃屋子里,以方便美國專家24小時監控,監控日志要定期上交美國政府審查。今天,盡管巴統組織解散了,但接替巴統組織的是瓦森納協定。在該組織的禁運名單中,芯片組技術赫然在列。即使冷戰結束,西方發達國家對于高端服務器的核心技術的控制從來就沒有減弱。”
寧家駿表示,無論是從信息產業發展趨勢的角度出發,還是出于現實的緊迫需求考慮,作為國家信息化建設的重大裝備,高端服務器的自主化突破已成為必須攻克的戰略性課題,尤其在金融、電信、能源等與國計民生密切相關的關鍵領域,更是離不開高端服務器系統,因為這對我國建立自主可控的信息化體系至關重要。
“但目前在國家信息化建設中不得不面對一個尷尬的現實。過度依賴進口裝備的問題長期沒有破題。”科技部高新司副司長楊咸武說。據悉,國家發改委 、財政部和原國信辦聯合對我國電子政務重點工程及其設備國產化率進行的檢查顯示,已建設和在建的電子政務項目中設備國產化率不足33%。面向復雜事務處理的中高端服務器,國產化率更是不到10%,系統包括投資規模巨大的金稅、金盾等重點工程。從行業應用看,應用高端服務器最多的前4個行業分別是電信、銀行、政府和石油石化,它們共占據整個市場份額的71%。而中國工商銀行 、中國建設銀行 、中國農業銀行等大型金融機構的主要信息設備國產化率約在1.8%左右。從主機品牌銷量來看,占據中國市場的主要為IBM(35.5%)、甲骨文(30.1%)、HP(21.3%)和富士通(6.9%).
同時,記者了解到,國際上IT主流廠商像IBM、HP等盡管一邊賺著x86服務器的錢,一邊卻從未放棄對大型主機或高端服務器的研發和推廣。IBM在業界普遍唱衰主機系統時賣掉了PC產品線,卻絲毫沒有動搖對大型主機和Power服務器的投入。這都表明,主機和高端服務器是計算機產業的制高點,這些IT主流廠商占據了這一制高點,進而占領信息領域的制高點,并向處理器、存儲設備、操作系統、中間件、數據庫、企業級應用等細分領域輻射。對于至關重要的制高點,中國的企業卻一直是可望不可及。既然被國外廠商壟斷性占有,國內廠商缺席競爭,缺乏議價能力、不得不接受高昂的價格就是必然和不可避免的。調查顯示,中國關鍵應用主機的價格已是美國的2.4倍。銀監會銀行業信息科技監管部副巡視員許文表示,在價高的同時,中國用戶還伴隨技術服務成本高、周期長、保障程度低等問題,這已成為制約信息化建設的突出風險之一。
寧家駿坦言,長期以來,各單位之所以不敢大量使用國產化裝備,誰都無法承擔一旦發生系統故障的責任是重要原因之一。解決這問題的關鍵在于要下大力氣提升國產裝備的安全可靠性,要實現這一科研目標,需要國產裝備在大型系統中逐步的實驗驗證和磨合,不能讓這一問題成為國產裝備無法融入大型信息化系統的死結。通過科研、試生產、試點應用和大規模推廣以及產業化之間的有機餃接,破解我國信息化長期存在的過度依賴進口設備的難題,為大力推進國產替代計劃,提出一條可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