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府封殺卡巴斯基,許多評論家指出,卡巴斯基在美國遭遇突如其來的襲擊,是“非市場行為”干預市場的綜合作用所致。
9月13日,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DonaldTrump)簽發(fā)行政命令,將俄羅斯網絡安全公司卡巴斯基實驗室(KasperskyLab)的產品清除出網絡,隨后美國國土安全部負責人杜克(ElaineDuke)發(fā)布指令,要求所有美國聯邦機構必須在30天內識別出系統(tǒng)內所有卡巴斯基產品,并在90天內停止使用。
9月18日,“封殺卡巴斯基”的內容出現在美國年度國防政策支出議案的附加案中,并被提交到參院,隨后被參院通過,可想而知,這項議案在眾院被通過,也只是時間問題。
這實際上是一連串針對卡巴斯基產品“組合拳”的最新步驟:今年早些時候,卡巴斯基產品被逐出美國軍方采購名錄;9月10日,美國最大的電子產品連鎖店百思買(BestBuy)宣布,已將卡巴斯基產品全部下架。9月20日,辦公室供應零售商OfficeDepot也宣布,將于次日起把卡巴斯基產品下架。
上述行動、尤其9月開始的一連串行動,始于北美時間9月4日。
當天,美國新罕布什爾州選出的聯邦民主黨籍參議員珍妮·沙赫恩(JeanneShaheen)聲稱,卡巴斯基的CEO尤金·卡巴斯基(EugeneKaspersky)畢業(yè)于前蘇聯和克格勃有關系的密碼學研究所,因此“可能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威脅”。沙赫恩并未給出任何有說服力的證據,證明自己的指控是合理的。盡管她一再表示“我是有根據的”,且聲稱5月時參院在聽證會上咨詢過6位高層情報官員,后者都表示“不能確保卡巴斯基軟件是百分之百安全的”。國會甚至要求尤金·卡巴斯基在9月27日到場作證。
特朗普一貫強調“美國第一”,主張在政府采購乃至民間市場大力扶持“美國制造”,從而幫助美國奪回他所謂“被外國竊取的商機和就業(yè)機會”。年初《計算機畫報》所作全球反病毒軟件排行榜上,TOP10中有三家美國公司(McAfee,Symantec,Webroot),其余七家則分屬七國(除卡巴斯基外,還有捷克的Avast,芬蘭的F-Secure,日本的趨勢科技,新西蘭的Emisoft,羅馬尼亞的Bitdefender,和斯洛伐克的ESET),在特朗普及其幕僚看來,美國廠商及其產品在這一領域還是有足夠實力和潛力的,只要暗中給其競爭對手“使個絆子”,就足以讓美國產品“彎道超車”。
一些美國市場人士的心情是復雜的,一方面他們承認“指控沒有道理”、“沒有充分證據就不能坐實指控”,另一方面他們又不免幸災樂禍,希望借此“非市場之手”,戰(zhàn)勝他們用市場手段難以取勝的市場對手。盡管有些“學院派”,如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計算機安全專家韋弗(NicholasWeaver)主張“抓大放小”(限制政府和軍隊使用,但允許民用),但事實正如美國網絡安全咨詢公司RenditionInfoSec負責人杰克·威廉姆斯(JakeWilliams)所言,齒輪一旦旋轉,就不可能“控制殺傷”———百思買和OfficeDepot的做法足以表明,當政府和安全機構作出強硬姿態(tài)后,所謂“純市場因素”是多么蒼白。
卡巴斯基成立至今已有20年之久,全球用戶逾4億,且早已在美國站穩(wěn)腳跟。耐人尋味的是,為了進入美國市場,卡巴斯基曾煞費苦心委曲求全,甚至附和美方一些有爭議的言論,如2015年美國國家安全局宣稱發(fā)現所謂“雷金特洛伊木馬”(Regintrojan)在攻擊美國政府機構和要害企業(yè)的網站,率先站出來為美國政府“站臺”的不是別家,正是卡巴斯基和美國公司賽門鐵克。
更具諷刺意味的是,最先以“國家安全”為由,用非市場手段干預網絡安全產品市場行為的政府不是美國政府,而是普京的俄羅斯政府,當時卡巴斯基還對此提出過批評。一些美國技術和市場界人士指出,如今特朗普的做法只能讓人產生“普京是對的”這樣的聯想。
由于缺乏最起碼的證據,美國最親密的盟友加拿大拒絕跟進,另一個重要盟友德國則索性由內政部長德梅齊埃(ThomasdeMaiziere)發(fā)表聲明,稱德國政府和卡巴斯基“溝通良好”,美國的做法“不能構成我們改變與該公司合作關系的理由”。有專家就此諷刺稱,倘若卡巴斯基并非“間諜”,美國的做法不過庸人自擾;反正,萬一它真是間諜,在美國關聯的盟友都不肯效仿美國做法的情況下,獨家封殺并不能“御敵于國門之外”。
市場如今最擔心的,是這種幾乎全憑聯想就草率“定罪”的非市場性封殺,很可能帶來一系列連鎖反應。
如果說美國方面的做法還有一點點道理,那就是網絡安全問題至關重要,網絡威脅無孔不入,這些思路還是可取的,如果美國在這個問題上選擇驅逐外國產品、偏重本國產品的“美國第一”做法,那么其它主要國家和經濟體很可能起而效尤,各自構筑“本國第一”的網絡安全防線,而將“可疑的外國產品”擋在防線之外。倘若真如此,將對目前占據市場主導地位的幾大國際性品牌的生存空間構成嚴重制約,而始作俑者美國,則很可能自食其果,讓本國的相關產品在國門之外,感受到卡巴斯基在美國所感受到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