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媒體報道,京東 12 G用戶信息在黑市上被販賣,數據信息包含用戶名、密碼、 QQ 號、郵箱、手機號與身份證。
對此,京東很快在微信公眾號平臺回應了此事,主要包含以下內容:
其一,信息泄露源于 2013 年 Struts 2 的安全漏洞問題,當時大量數據遭到泄露,涉及國內互聯網公司、銀行與政府。
其二, Struts 2 安全漏洞發生后,京東很快修復了系統,并提示某些用戶進行賬戶安全升級。但有極少數用戶沒有及時升級賬號安全,因此依然存在一定風險。
其三,京東強烈建議用戶重視信息安全與隱私保護,并設置高強度的密碼。
其四,針對黑客攻擊、盜取與售賣用戶信息的不法行為,京東將與警方一同打擊。
至于幾年前的信息泄露事件,為何又重新在黑市高調出現,原因尚未明確。于是,陰謀論開始興起,比如京東出現“內鬼”,比如京東被“黑”等等。
不過,既然 Struts 2 的安全漏洞讓多家公司甚至政府中招,被黑客盜取用戶信息的決不會僅有京東一家。
因此,在談陰謀論之前,我們更加需要以京東 12 G用戶泄露事件為鑒,重視數據安全問題。
我國已是全球最大的互聯網市場, 7 億多中國人“入網”,數據價值日益凸顯。這一背景下,“黑客”也瞄準了數據的生意。
媒體報道,泄露的數據進入底下黑色產業鏈,會被反復售賣。這對網民的影響是,詐騙電話變得更多,對方也變得更了解你了。另外,用戶隱私與財產都有被侵犯的風險。
悲觀的是,數據價值堪比石油的當下,“黑客”們蠢蠢欲動,目前尚難有一種萬能的方法抵御網絡風險。因此,網民更需要提高安全意識,掌握基本的信息保護手段,如定期更換密碼、設置高強度密碼、不要使用同一個密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