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據世界反黑客組織的通報,中國P2P平臺已成為全世界黑客“宰割的羔羊”。
據一位網絡安全人士透露,目前許多P2P平臺都沒有數據傳輸加密設置(即https),也就是說,如果你在公共場所連接wifi并在某些P2P平臺投資,而現場正好有黑客在監聽該wifi,那么你的密碼可能就會被黑客獲取。“這個成本低到幾百塊錢就可以搞定,但是很多平臺包括大平臺,都沒有去解決。”
此外,近期不少知名P2P平臺的高危漏洞,也頻頻被曝光,甚至某平臺的數據庫被掛在國外黑客數據庫交易。
黑客來襲,P2P平臺再成“被宰羔羊“
6月15日,包括信融財富、寶點網等多家P2P平臺的網站遭遇流量攻擊,造成網站無法打開或訪問速度緩慢。
信融財富首席信息官李斌在接受網貸之家采訪時表示,15日一早,信融財富官網遭遇了不名來歷黑客的DDOS持續攻擊。確認IDC短時間內無法恢復后,平臺啟動了應急預案,啟用了基于騰訊云的災備設備。
對于用戶數據及資金安全,他指出,信融財富在廣州和深圳建立了多個災備數據中心,以應對極端災害的發生,地震、海嘯、局部核爆都不會影響到用戶數據的安全。但是,由于資源條件限制,信融財富并沒有做實時自動切換,幾個小時的停機切換,在未來仍有優化空間。目前,信融財富主網站已恢復正常。
值得一提的是,最近,黑客似乎盯上了互聯網金融平臺,包括翼龍貸、宜人貸以及上海匯付金融服務有限公司(匯付天下的子公司)、融360等多家公司的網站漏洞報告,相繼在互聯網漏洞報告平臺“烏云”被披露。
另據一位網絡安全人士透露,某知名互聯網金融平臺的數據庫,被黑客掛在國外黑客數據庫交易。“平臺自己都不知道怎么回事,褲子已經被脫了(即被拖庫),看樣子黑客是取得了管理員權限,數據都能看到……”
據悉,黑客利用漏洞獲取了該平臺的數據,從黑客公開的截圖看,涉及用戶名、用戶口令、銀行卡、資金記錄等,對用戶資料和資金安全構成了嚴重威脅。
為什么受傷的總是互聯網金融平臺?
近年來,黑客攻擊、黑客勒索等事件在互聯網金融行業頻頻發生,而一些規模越大的平臺,遭受的攻擊次數可能越多,可謂樹大招風。2014年春節前夕,包括人人貸、拍拍貸、好貸網等多家平臺,就受到了黑客惡意攻擊。
不過,遇到此類事件,不少P2P平臺都選擇了沉默處理或者破財消災。
根據世界反黑客組織的通報,中國P2P已成為全世界黑客“宰割的羔羊”。
加速樂高級安全顧問王利偉對此指出,網貸平臺系統本身安全漏洞多,攻擊門檻低,抵御能力差,這是它們被黑客盯上的一大原因。
“通常,人們會認為大平臺的安全性更好,但實際情況證明,也是不堪一擊。”他進一步指出,許多互聯網金融企業,愿意花幾百萬、上千萬元去砸廣告,卻不愿在安全方面花費太多。
“網絡安全本身是一個很尷尬的問題,因為沒有絕對的安全,投入再多錢,也不能保證不出事故。很多老板就想,反正花錢出事,不花錢也出事,還不如少花錢。而相比之下,他們更愿意在平臺業務風控方面下血本。”
網絡安全問題,為P2P行業敲響警鐘
業內人士表示,現在對于很多互聯網金融平臺來說,大部分沒有安全可言。
“安全界最主要的就是密碼,但只要暴力破解,沒有破解不了的密碼,可是很顯然,當黑客的攻擊成本,遠遠高于攻擊后的收益成本,他們自然就會放棄了。”他指出,加強網絡安全,無法杜絕黑客,但可以加大黑客入侵的難度和成本,這是核心。就像安裝防盜門,無法完全杜絕小偷,卻可降低發生偷盜事件的概率。
“很少聽說銀行被黑、被拖庫的,”王利偉指出,銀行的監管、技術體系相對完善,且其安全意識較高,在安全方面都有較多預算。“成熟度高的金融機構,往往將網絡安全風險作為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維度。”
安全,歸根結底是人的問題
據透露,目前許多P2P平臺的技術不過關,沒有好的運維、開發等專業人員;還有的平臺想做好安全防御,但不知怎么做。
“只是買些設備,并不能解決問題,安全是一個體系,歸根結底是人的問題。老大重視,給錢給權,有專家指導,知道如何花錢,花到哪,錢不一定要多,適度就好,有很多問題甚至都不用花錢。”
然而,目前,多數P2P平臺的管理層安全意識薄弱,并未注意到網絡安全的風險。
上述人士稱,“平臺的技術人員天天吵著提高安全,但是沒用,因為他們沒錢沒權。而當網絡安全問題爆發了,影響到公司業務、營收、名譽時,才會引起管理層的高度重視。實際上,網絡安全不是老大難問題,老大重視了,就不難。”
英特爾公司安全總經理Kris Young曾公開指出,“網絡安全問題已經從機房走向了董事會,這是件好事,企業最終會選擇向網絡安全及防護領域投入更多的關注和預算。”
網絡安全或成P2P平臺新課題
在王利偉看來,風控對互聯網金融企業的意義不言而喻,但網絡安全的風險與控制,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應引起各大平臺的高度重視。
值得欣慰的是,目前部分走在行業前列的P2P平臺,在安全投入、防護措施方面加大了投入。與此同時,隨著行業的發展,越來越多實力“玩家”進入后,技術門檻或將有所提升。
業內人士同時也建議,監管層在設定P2P平臺門檻時,應提出明確的技術標準,從而更好地規范行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