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客一詞由英語“hacker”音譯而來,是指專門研究、發現計算機系統和網絡漏洞的計算機愛好者,他們通常非常精通計算機硬件和軟件知識,并有能力通過創新的方法剖析系統。隨著全球信息化進程加快,黑客活動的影響和作用以及黑客技術也與日俱增。黑客攻擊及收益已從一個網絡犯罪的“產業鏈”上升為一股影響國際事務與穩定及危害國家利益與安全的不可忽視的力量。
黑客進攻的特點及危害
黑客在網上的攻擊活動每年以十倍的速度增長,修改網頁進行惡作劇、竊取網上信息興風作浪;非法進入主機破壞程序、阻塞用戶、竊取密碼;竄入銀行網絡轉移金錢、進行電子郵件騷擾;黑客還可能會試圖攻擊網絡設備,使網絡設備癱瘓。他們利用網絡安全的脆弱性,無孔不入!
近年來網絡攻擊技術和攻擊工具發展很快,網絡攻擊的自動化程度和速度不斷提高,攻擊工具已經發展到可以通過升級或更新,不斷變化形態,進而發動更多更快的攻擊;且目前已經從個人獨自運作發展到有組織的技術交流。各種系統與網絡安全漏洞每年都要增加一倍,每年都會發現安全漏洞的新類型,黑客經常能夠搶在廠商修補這些漏洞前發現這些漏洞并發起攻擊。
有組織的攻擊越來越多,各種各樣黑客組織不斷涌現,進行協同作戰。同時,由于網絡戰的需要,各國也紛紛招募黑客,組建網絡部隊,極大地提高了網絡攻擊的水平和能力。早期的黑客攻擊主要出于對自己高超的網絡技術的炫耀,但現在黑客們已經不再滿足于簡單、虛無飄渺的名譽追求,更多的攻擊背后是豐厚的經濟利益。隨著黑客軟件部署自動化程度和攻擊工具管理技巧的提高,攻擊行為越來越隱蔽,安全威脅的不對稱性不斷增加。
由于用戶越來越多地依賴計算機網絡提供各種服務,完成日常業務,黑客攻擊網絡基礎設施造成的破壞影響越來越大。1979年,15歲的凱文?米特尼克成功地入侵了北美防空指揮部的主機;2003年8月11日,“沖擊波”病毒開始在美國出現,隨后不到一周之內,全球近40萬臺使用了Windows系列操作系統的電腦均被感染;最近法國愛麗舍宮官方網站遭到黑客攻擊,黑客在網站上提供了一個名為“讓他滾蛋”的視頻游戲,驅逐法國總統尼古拉?薩科齊盡早下臺;韓國近日發生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黑客事件。2011年7月28日,SK Communications表示,門戶網站Nate和社交網站賽我網(Cyworld)遭到黑客攻擊,導致3500萬名用戶的信息泄漏。黑客問題已威脅到國家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意識形態以及個人的信息保護等方方面面。
黑客技術成為了網絡戰爭中的制勝法寶
“誰控制互聯網,誰就控制世界”。傳統的戰爭是面對面的廝殺,武器的發展,只使得雙方的交戰距離擴大,但仍以消滅敵方人員和裝備為目標。網絡戰爭與傳統戰爭在形式上是相似的,區別在于:一個是在現實世界中,而另一個是在虛擬世界中。網絡戰爭中雙方手中的武器就是計算機,攻擊對象是對方的計算機系統和網絡。攻擊者通過網絡攻擊,可以讓自己的“旗幟”在敵方的服務器上“飄揚”。
通俗來講,除了不是人員面對面的攻擊外,整個過程是類似的。攻擊者可以利用網絡掃描技術對敵方的網絡進行偵查;通過發送大量的無用數據使對方的網絡癱瘓;通過木馬技術竊取情報;利用漏洞攻占敵方的服務器,使得操作敵方的計算機就像操作自己的計算機一樣。所有的這些攻擊,都需要熟悉計算機系統和網絡漏洞的人,因此,黑客無疑成為“網絡戰士”的最佳人選。
雖然在網絡攻擊中可以通過數量眾多的攻擊者共同發送數據使對方的網絡癱瘓,但是技術精湛的黑客可以通過入侵控制眾多的計算機,以這些“肉機”作為跳板發起分布式拒絕服務攻擊,使對方的網絡癱瘓。因此,黑客技術成為了網絡戰爭中的制勝法寶。
網絡武器一亮相就顯示出了巨大的威力,同時也引起了以美英為首的西方國家高度重視,他們已把黑客視為防護本國網絡空間、維護國家安全的戰略性人才,并采取相應措施網羅人才,招募黑客,建設網絡部隊。奧巴馬政府已計劃設立一個新的網絡戰司令部,負責五角大樓計算機網絡和網絡戰事務,提升網絡進攻能力。強固自身網絡空間,確立網絡攻防的優勢地位。
黑客技術是把雙刃劍
西方國家軍方的介入,使黑客技術的研究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強大的研究經費的支持下,進行新型病毒和木馬程序的研制、滲透式掃描技術以及漏洞挖掘技術的研究等。其研究力度是民間所不能及的,也使業余黑客望塵莫及。
2011年8月4日一場名為“防御態勢”的聚會在美國賭城拉斯維加斯召開,聚會為著名的年度“黑客”大會。大會不僅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黑客”們,還吸引了包括美國國防部、國土安全部、國家航空航天局在內的多個美國聯邦政府機構,其目的就是打算在年度黑客大會上,為“網絡戰”網羅黑客人才。美國國家安全局負責網絡防御的信息安全司技術主管理查德?喬治說“如今我們要找的是網絡武士,不是火箭科學家,這就是我們如今面臨的競爭。我們需要把最聰明的最佳人才變成隨時應戰的網絡武士。” 美國國家安全局在網絡戰中扮演進攻和防御雙重角色,以電子方式竊聽對手,同時保護儲存機密以至絕密材料的電腦網絡。
各種目的的網絡攻擊事件不斷地被報道。比如,自從2007年4月27日,愛沙尼亞政府將蘇軍解放塔林紀念碑戰士銅像搬遷后,愛沙尼亞遭到三輪大規模的網絡攻擊。愛沙尼亞當局認為這次空前的“網絡戰”是一次典型的分布式拒絕服務攻擊。愛沙尼亞的網絡安全專家表示,根據網址來判斷,大部分來自俄羅斯,甚至有些來自俄政府機構,其中一名組織進攻的黑客高手甚至可能與俄羅斯安全機構有關聯。愛沙尼亞《郵政時報》的編輯科普利表示:“網絡攻擊來自俄羅斯,毫無疑問。這是政治性的。”
2010年底正是伊朗核電站準備進入運營的關鍵時期,然而就在國際原子能機構向理事會公布有關伊朗核活動評估報告前夕,伊朗納坦茲鈾濃縮工廠數千臺離心機因技術故障“停工”。
根據西方情報報告稱伊朗的核設施遭到計算機蠕蟲病毒“超級工廠病毒(Stuxnet)”的破壞,如果強行按照伊朗方面規定的緊迫時間表啟動布什爾核電站,那么有可能發生類似切爾諾貝利式的核泄漏事故。
《紐約時報》2011年1月15日報道稱,“超級工廠病毒”是美國和以色列情報官員在以色列絕密的迪莫納核設施內聯合研發的。病毒在迪莫納進行了兩年的研發,隨后被植入伊朗的核項目。這一行動被外界認為是世界上“最成功”的網絡攻擊。
美國國務卿希拉里最近宣布,“超級工廠病毒”已使伊朗的核項目倒退了數年。計算機安全專家在對超級工廠病毒進行了深入分析后發現,這可能是全球第一種投入實戰的“網絡武器”。新病毒采取了多種先進技術,具有極強的隱身和破壞力。
黑客技術將成為未來信息站的主要手段,未來的世界可能已經不再需要進行具體的轟炸了,網絡將作為主要的作戰領域。目前全世界對黑客技術的研究顯得嚴重不足,軍方的介入加速了對黑客技術的研究。黑客技術屬于科學技術的范疇,對黑客技術的研究與發展有利于國家信息安全。但同時也應注意到黑客技術是把雙刃劍,主要看這把劍掌握在什么人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