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推動了數字經濟的發展,數字經濟已經成為全球各個國家爭相部署的戰略,而保障網絡安全則是數字經濟發展的前提。隨著數據資產價值的日益凸顯,網絡攻擊范圍開始不斷擴大,信息安全成為了從業者不得不考慮的問題。
2018年2月,知名代碼托管網站GitHub遭遇史上最大規模Memcached DDoS攻擊,流量峰值高達1.35Tbps;3月,美國Facebook八千七百多萬用戶數據遭到泄露,被視為Facebook有史以來遭遇的最大型數據泄露事件; 6月,我國視頻彈幕網站AcFun遭受黑客攻擊,導致近千萬用戶數據外泄…….由于企業目標更大、價值更高且信息更公開,針對企業的非法攻擊層出不窮,慘重的代價讓企業不得不對此加以防范。
技術是網絡安全的關鍵
企業面臨的外部威脅與日劇增,技術成為了解決安全問題的關鍵。隨著新一代技術的迅猛發展,傳統安全技術已經無法滿足市場需求,需要使用新型技術,與時俱進,攻擊者在不斷完善和改進,防守方絕對不能落后。大數據、人工智能和物聯網的發展,不僅為網絡安全提供了全新的解答思路,也為黑客攻擊打開了另一扇大門。新型技術的推廣,就如雙刃劍般有利有弊,防守方一旦棋輸一招,就會落得滿盤盡毀的后果。
多家報告顯示,近年來針對新一代數字技術領域的網絡攻擊明顯增多,新技術在網絡安全領域的漏洞也是日新月異。騰訊董事會主席&CEO馬化騰就曾在演講中談到過人工智能對于網絡安全的威脅,馬化騰警告未來的人工智能技術,很可能變成一把“萬能鑰匙”。國內的一些黑產組織已經在借助人工智能技術讓病毒的分發更加隱蔽,甚至讓網絡詐騙更加精準,迫使企業必須改變傳統的安全防護模式。區塊鏈、物聯網同樣如此。以區塊鏈為例,業內為提升金融領域的安全,頻繁加大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建立在區塊鏈智商的加密數字貨幣比比皆是。新興技術背后潛藏著各類漏洞,很難判定是新的“鑰匙”還是攻擊的“后門”,謹慎對待每一項技術,才能合理規避安全風險,“可知”、“可控”、“可用”、“可靠”,才是王道。
市場需求飆漲,網絡安全廠商乘風而上
2012年以來,我國網絡安全行業維持在15%以上的增速。金融、政府、教育、電商等行業對于網絡安全產品和服務需求強勁,各類信息安全事件喚醒了多數企業的安全意識,。產業規模不斷擴大,企業數量不斷增加,預測中國信息安全市場到2020年將達到447.7億人民幣。良好的市場形勢,積極的政策引導,讓服務廠商聞風而來。從國內網絡安全的產品形態來看,我國網絡信息安全硬件產品占比51%,安全服務于軟件分別占比11%和38%。目前市場仍以硬件產品為主,相較于以安全服務為主的國際形式,我國應用服務還需加大力度。此外,伴隨重大安全事件的頻發,盡管國內信息安全產業起步較晚,和美日等發達國家相比還有明顯的差距,但是隨著安全意識的不斷覺醒,日益增長的星系安全投入成為了信息安全廠商寄予厚望的原動力。
Gartner預測,2018年全球信息安全產品和服務支出總額將增長到930億美元。從前網絡安全部門只有大企業才會設立,現在網絡攻擊無處不在,許多中小型企業也同樣需要強化網絡安全保障。賽道變寬的同時,參賽者也越多,行業利潤在逐漸減少。網絡安全廠商競爭激烈,網絡安全市場也逐漸細分,為保持相對的專業度和靈活度,原來大而全的綜合安全企業不僅持續橫向覆蓋,還開始專注于某個安全垂直領域縱向下鉆,企圖實現單點突破。
未來,大數據市場迅猛擴張,安全領域的數據安全正在爆發,對于安全廠商而言,這不僅是機遇,也是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