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特朗普政府發布了據稱耗時11個月完成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
這是一份充分體現特朗普政府風格的文件,這種風格的特征是讓人不太容易看懂,具體地說,有這樣一些表現:第一是時空穿越,退回未來。一如那著名的科幻電影系列,以及米爾斯海默的成名作,“back to Further”,這份文件在2017年的今天讓讀者重新回到了那個冷戰的年代。
當地時間12月18日,特朗普總統在華盛頓舉行的國家安全會議上發表講話。東方IC 圖
第二是零零碎碎,繁瑣糾結。就像特朗普背后的首席智囊班農經營的右翼新聞網站,整個報告充滿了各種極具視覺沖擊力但又讓人不太理解的詞匯,更像是一個嘮嘮叨叨滿嘴驚人之語的白人老大爺的隨想錄,而不是體現超級大國水準的國家戰略文件。
第三是不甘心以及保守派的狡猾。如果擠干水分,撇掉辭藻,這份報告本質上是一份孤立主義,或者說,向內看的報告。這是由美國當下的實際情況,以及國際體系的客觀態勢共同決定的。但顯然能夠把特朗普選上臺的美國,不甘心就這么老老實實地像尼克松那樣在蘇聯全球擴張勢力之際居于守勢,于是報告使用了大量看起來張牙舞爪的詞匯,來掩飾收縮和調整的核心內容。
美國當下的核心任務,是用暫時的收縮和調整為美國經濟的復蘇創造條件,然后還要為之后必然到來的再度擴張提前預留通道,并努力避免戰略競爭對手借美國收縮的機會填補美國留下的空白。回到冷戰,訴諸冷戰語言的目的之一,在于構建道義和價值的統一戰線,避免對美國具有戰略價值的盟友像當初參加亞投行那樣毫無心理壓力地倒向中國。
聚焦網絡,從基礎設施和內容兩個維度,構建混合型的網絡安全戰略,服務美國的非對稱調整大戰略,則是這份報告中必須高度關注的重要內容。
混合型網絡安全戰略
之所以稱之為混合型網絡安全戰略,因為這份報告中第一次用cyber(網絡)和information(信息)兩分的框架,來描述美國在網絡空間面臨的任務。
報告第12-13頁探討了“在網絡領域保障美國安全”的問題,聚焦關鍵基礎設施保護,這部分的防護聚焦于信息關鍵基礎設施對美國商業和經濟運行所具有的特殊價值,將防護與美國經濟活動相關的信息基礎設施的意義提升到保護美國本土安全的高度加以認識;但相關的對應策略探討并無太多實質性的新意,有關信息關鍵基礎設施的網絡威懾能力建設描述沒有太多實質性的內容,也缺乏規范的政策術語描述,主要依靠形容詞來傳遞某種感覺,但實際究竟能夠做到哪一步,可能還需要觀察一段不短的時間。
報告第31-32頁用不到一頁的容量探討了美國在網絡空間的能力建設問題,包括建設必要的涵蓋沖突全頻譜的方式,構建威懾、防御乃至擊敗網絡空間有害行動的能力,這里的有害行動涵蓋了信息戰、信息誤導、竊取商業機密以及各種類型的網絡攻擊行動。
報告第34-35頁探討了“信息治國方略”(information Statecraft)的內容,這確實是這份報告中的創新。在冷戰后的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報告中,談及網絡安全的部分,使用信息安全的概念是非常罕見的,并且通常會傾向于界定只有美國眼中的那些“非民主國家”才會從內容的角度去界定的國家安全問題。這份報告探討的“信息治國方略”,反映的是美國右翼保守力量視野下的網絡政治安全問題。在這方面,美國面臨的主要問題,不僅僅是俄羅斯這樣的國家對美國散布假消息以及影響美國國內政治的問題,還包括了美國本國的媒體,因為過度關注寬容、開放和自由,所以無法為美國政府反制此類行動的政策提供有效的支持與幫助。
這種意思表達是極為罕見的,里根政府在30年前即1987年發布的第一份總統國家安全戰略報告中同樣在冷戰框架下提及蘇聯對美國實施的信息滲透,但也未將矛頭指向美國自身的媒體。而特朗普政府不僅用典型的右翼觀點批評了自由主義占據壓倒性優勢的美國媒體,還進一步在應對策略中指出,在互聯網傳媒平臺中占據優勢的私營部門有責任為政府實施信息治國方略提供創新和資源方面的支持。盡管表達比較委婉,但其中包含的赤裸裸的戰略意圖,對一份公開的總統國家安全戰略報告來說,仍然是極為罕見的。
客觀地說,就報告撰寫的技術性標準來衡量,這些內容的質量算不得很高,甚至第31-32頁的內容與第34-35頁的內容有較為顯著的重復或者說贅述,感覺像是分別由不同的寫作組完成,而且最終還沒有經過有效的統稿。不過這倒也符合特朗普政府在整個華盛頓戰略決策和咨詢圈面臨的窘境:資深或者有能力的,因為各種原因,不愿意或者沒機會做出貢獻;因為在選舉中站隊而得到青睞的,各方面的能力也真心有限。
說得很兇,做來不易
總體看,無論特朗普是否逐字逐句的通讀并同意整份報告,但這份報告表現出清晰的基于冷戰時期刻板意識形態以及美國右翼孤立保守主義的轉向;與此前預期特朗普政府會完全放棄奧巴馬政府時期美國推行的進攻性互聯網自由戰略不同,報告顯示特朗普政府會在網絡空間實施更加赤裸裸和直白的攻擊性戰略,謀求全面回應未來主要戰略競爭對手的壓力,并為美國非對稱的調整與收縮創造良好環境。
聚焦商業竊密,用更加直白和攻擊性的辭藻實施強勢的意識形態宣傳行動,修訂網絡空間信息傳播規范,強化政府對網絡空間信息流動的管控,應該是特朗普政府謀求實現的目標。這些目標的最終效果都是多重的,有可能影響其他國家,但也會不可避免的影響美國國內政治生態。
可能是某種巧合,在戰略發布后不久,從成立開始就在意識形態領域發揮特殊作用的美國筆會(PEN American Center)很快出臺了一份報告,就如何正確應對假新聞的沖擊和挑戰,從古典自由主義一側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努力構建一套區別于國家安全戰略文件描述的、以強化國家控制為核心的行動策略。
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展現的是美國戰略精英的宏觀意圖,但要落實,還需要相應的轉化機制,并受到多種復雜因素的制約。在這方面,特朗普政府面臨的挑戰,一個是需要加速完成整個政府團隊核心崗位的任命和隊伍建設;一個是要能夠將某些過于感性的詞匯轉化為可執行的政策目標,再一個是要能夠在黨爭以及2018年國會中期選舉的國內政治小氣候的影響下,獲得足夠的資源和支持去實現這些目標;最后一個可能也是最重要的一個,是需要確保能夠經受住以全球化為主要特征的現有的政治、經濟秩序的整體考驗。
簡而言之,盡管有諸多讓人感到與時代格格不入的驚人措辭,但特朗普這份國家安全戰略,尤其是其中的網絡安全戰略部分,并沒有能夠憑借一份文本就達到徹底改變國際體系的現狀。更多的時候,人們是因為文本的辭藻感受到了某種心理上的沖擊、壓力和挑戰,但除非被這些辭藻嚇得自亂陣腳,否則中國需要做的是保持必要的戰略定力,堅持自信,依照自己的節奏做好自己該做的事,并最終在歷史性的戰略馬拉松比賽中,贏得最終的勝利。
(作者系復旦大學網絡空間治理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