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黃牛軟件搶購商品是否破壞互聯網經濟秩序?出售自己的實名賬號是否應當受到法律處罰?被改號電話詐騙,是否可以向運營商索賠?日前,首屆全國大學生互聯網安全辯論賽決賽在杭州師范大學倉前校區落幕,進入決賽的八所高校辯論隊圍繞網絡安全熱點話題展開了激烈辯論。據了解,此次比賽共有來自全國十多個省份的30多所高校的學生參加。
青少年是互聯網時代的原住民,也是互聯網的高頻使用者。截至2016年12月,我國青少年網民達到1.7億人,約占全體網民的23.4%。而且,未成年人首次接觸網絡的年齡還在不斷提前。與青少年網民群體不斷壯大相伴的則是不斷增強的青少年網絡安全風險。
有媒體稱,青少年已成為網絡詐騙受害者中的高危群體,去年,山東考生徐玉玉因為網絡詐騙而失去生命的悲劇震動全國。而就在前不久,有媒體報道,安徽一名大學生被同學借走身份證結果欠下7000元校園貸,3個月背上了35萬元債務,一度想要輕生。網絡詐騙還只是網絡安全風險的一種?,F實中,網絡攻擊、網絡欺凌、網絡侵權等事件時有發生,網上黃賭毒、暴力恐怖以及網絡謠言等有害信息屢禁不止,都給青少年健康成長和權益保護帶來了風險和挑戰。
加強青少年網絡安全防護尤為重要。目前,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正在制訂過程中,今年6月1日,網絡安全法正式實施,為青少年網絡安全保護提供了法律依據。各地也采取了形式多樣的措施,在青少年當中開展網絡安全教育,普及網絡安全知識,提高網絡安全意識。如專題知識講座、參觀網絡安全技術體驗展、網絡安全知識競賽等。
青少年是需要防范網絡安全風險的重點人群,同時是網絡安全的建設者、參與者和直接受益者。開展網絡安全教育,應該重視青少年自身的力量,注重傳遞青少年的態度和聲音。與知識宣講等形式相比,辯論賽的主體就是青少年自身,這種形式互動性、話題性更強,可以提高青少年對網絡安全的關注度和參與度。同時,辯論賽還可以引導青少年對網絡安全問題進行深度思考,更有利于加深青少年對網絡安全問題的認識和理解。
在青少年群體中開展網絡安全教育,不妨多采用類似參與性、互動性較強的形式,讓青少年在活動中自我教育、自我提升,不斷增強認識網絡安全風險和增強抵御風險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