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不斷更新換代,然而被淘汰的手機只有少數進入正規回收渠道。大部分廢棄手機去哪兒了,流向何方?專家認為,其背后有地下灰色產業鏈。
日前在深圳舉行的“2017年中國商業圓桌會議”上,華為公司企業社會責任部相關負責人介紹說,到2016年末,華為在全球36個國家設立了705個廢舊電子產品回收站,還有線上回收系統,但是,手機等電子產品的回收數量與預期相差較大。
究竟有多少廢棄手機進入正規回收渠道?清華大學循環經濟產業研究中心主任溫宗國給出的數字是2%。這就意味著,大部分廢棄手機進入地下灰色產業鏈,流向無從監測。
“對老百姓來說,廢棄手機不能進入正規回收渠道的最大負面影響是個人數據信息安全沒保障。智能手機涉及個人隱私等信息,灰色產業鏈條上的企業對信息安全保障是沒有的。”溫宗國說。
其實,廢棄手機不能進入正規回收渠道,流失的不僅是個人隱私和信息,還有金屬資源和材料。各類電器電子產品含有有價的材料和金屬,包括金、銀、銅、鋁等,而且電器電子產品所含金屬的品位高。溫宗國以一噸電腦主板為例,其金含量可達250克/噸。
“廢棄手機含有有價的材料和金屬,我們應該促進其回收和再利用。但是,灰色產業鏈不在監管范圍之內,企業追求利潤最大化,在環保成本方面會較少投入,這對環境保護也是不利的。”溫宗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