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武器,保護自己。但需要怎樣保證得到武器的不是恐怖分子呢?
《鋼鐵俠》中恐怖分子在使用 Stark Industry 制造的武器
也許是從棱鏡門事件開始,隱私和安全的邊界不斷遭受拷問,而被信息時代的大網黏住的人們卻無法全身而退。加密通訊日漸流行,用加密技術武裝自己的同時,恐怖分子也越來越容易逃避監控,政府部門皺起眉頭要求安裝后門,但哪怕是服務提供商自己似乎也無法解密恐怖分子們通過他們的端到端加密服務傳遞的信息,這就是科技之殤嗎?
在普通用戶的視角里,安全則是保障自由的權利,讓隱私不受侵犯,記錄不受監控,不被政府或不法分子獲取屬于個人的信息。雖然某種程度上來說,部分獲得自由所使用的手段本身可能就是復雜的、不方便、甚至限制了自由的,但為了達到目標還是必須作出相應的犧牲;但站在政府角度而言的安全,是監控和管理整個社會不會受到外部或者內部的威脅。從政府和個人不同立場來看,在安全與隱私之爭的問題上,一直以來便存在著分歧。
而這種分歧隨著近年來技術的發展和全球局勢的復雜變化而愈加突出:去年的柏林圣誕市場卡車沖撞事件僅2017年至今已發生超30起規模性恐怖襲擊事件,如加拿大魁北克清真寺槍擊案、法國巴黎砍刀攻擊事件、英國西敏國會大廈襲擊、俄羅斯圣彼得堡地鐵爆炸案、英國曼切斯特競技場爆炸等等。美國、英國、法國、德國等諸多國家都在恐怖襲擊愈發頻繁的當下愈加強烈地“要求”在加密通訊中添加后門或其他工具對恐怖分子進行監控。
恐怖襲擊事件層出不窮
目前提供端到端加密的通訊應用
近年來用戶在使用通訊軟件時,對注重隱私保護和純凈體驗的需求不斷增高,加密通訊市場也變得逐漸熱鬧起來。從蘋果系統上的 iMessage,廣為人知的WhatsApp、再到俄羅斯的 Telegram、或斯諾登代言的 Signal、來自瑞士公司的Wire、還有Line、FB Messenger等等,還有各種更小眾需求的加密通訊應用少有人知但依然每天都在被使用著。
而在主流的加密通訊應用中,分別有兩種模式,其一為默認端到端加密,另一種則是選擇性端到端加密。至目前為止 Telegram 和FB Messanger 已經只提供選擇性端到端加密模式,其他的 iMessage、WhatsApp、Signal、Wire、Line均是默認端到端加密,保障每一條通訊信息的安全性。
《一天世界》博客:聊天軟件安全圖例 v1.2
政府的焦慮與要求
英國:企業與政府的合作可以維持平衡
英國內政部長 Amber Rudd 在近期的一次會議發言中表示,
“真實的人”不需要使用端到端加密。比起牢不可破、完美的安全,更多的普通人還是喜歡易用性和功能完善的消息應用進行即時通訊。
在發言中她所使用的原句“真實的人”,言下之意也包含了身份不可告人、需要保持機密性和隱蔽性的人才會對端到端加密應用有很高的需求。這樣的指責,在各類科技社區中引發了很大的議論,許多安全專家、系統管理員、隱私權倡導者、以及技術型用戶都感到震驚而不悅,他們紛紛在 Twitter 上發言指出,他們也是真實的人,而且并非 ISIS 的支持者。他們認為 Amber Rudd 指責堅持強加密的人不正常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隱含著政治家和安全部門對于繼續干涉加密通訊的迫切愿望。
英國內政部長 Amber Rudd
而這樣的探討恰恰代表了當前所處在的加密僵局的狀況:科技企業和安全專家說要在不打破整個系統的前提下解密部分消息是無法做到的;而政治家和國土安全局等部門卻愁苦地希望著掌握所有通訊渠道中的信息,以保衛國土安全的名義。而在此前,倫敦恐怖襲擊之后,英國政府就多次向通訊應用企業施壓,要求解密相關通訊內容,而在不能破壞整個系統的前提下,這一點恰恰是不太可能實現的。
我們認為這是關于合作的問題,科技企業與政府可以進行溝通尋找好的解決方案。在當前的特殊環境下,我們必須一起努力獲取關于恐怖分子和危險罪犯的信息,了解他們的動向。
德國:裝不了后門也沒辦法,我們可以想新方法
2016年的圣誕,德國柏林發生過恐怖分子駕駛汽車沖撞柏林圣誕市場的襲擊事件,造成12人死亡,56人受傷。之后德國加強安全保護,攔截恐怖分子通訊的行動也持續加強。
柏林圣誕市場沖撞事件
今年七月,德國警方發現一種新方法來破譯通訊內容,而無需在端到端加密中安裝后門。他們使用新的遠程通訊攔截軟件進行犯罪分子的通訊破譯。當地媒體稱德國政府正在起草法律條文來加強強制力,可以在法律保障的前提下對嫌疑人的手機、電腦等設備進行通訊破譯,而不用服務提供商如 iMessage、WhatsApp、Telegram 的參與。
我們會使用第三方廠商提供的工具,在法律的支持下入侵嫌疑人的設備獲取通訊內容
科技企業的原則與困惑
硅谷的科技企業似乎從未向政府情報及執法部門低過頭。而數據加密作為現代信息社會的基石也似乎無法從系統層面被改變。但當恐怖襲擊事件真正發生在現實中還是會給科技企業帶來一些撼動。
Telegram:清除公開廣播頻道內恐怖活動內容,但會堅守用戶隱私和言論自由的原則
2016年的夏天,德法兩國遭遇了一系列的恐怖襲擊,在法國諾曼第一教堂中發生的襲擊事件的攻擊者就是通過 Telegram 進行的聯系。 當時的法國內長 Cazeneuve 點名指出 Telegram 需要負起責任。而 Telegram總裁Pavel Durov 則為其應用程序的端到端加密技術辯護,并稱指出公司已經在2015年開始逐漸關閉了宣傳恐怖主義資訊或兒童色情物品的通訊頻道。2017年因印尼清真寺襲擊警員事件發生,印尼政府認為極端分子利用Telegram 隱匿身份并進行激進思想傳播影響公共治安,一度威脅要封殺 Telegram 。Telegram立即表示自己不支持恐怖分子的立場。
Telegram 的隱私保護政策
確實,Telegram因其注重保護用戶隱私的安全特性吸引了恐怖分子及 ISIS 相關組織人員的聚集,而該公司在近年來逐漸轉變態度,自 2015 年逐步關閉了 78 個 ISIS 相關頻道,2017年也在持續清楚恐怖活動相關的公開廣播內容及頻道。但對于私人之間的通訊內容,該公司還是會堅守用戶隱私,不會進行干涉。
我們會繼續堅持保護用戶隱私和言論自由的兩大原則。
Facebook COO:即便解密也無法阻止恐怖分子,而我們在努力思考解決方案
就在剛剛過去的7月底,Facebook 的首席運營官 Sheryl Sandberg 重申了社交網絡及通訊服務提供商的立場,
削弱消息通訊應用程序的加密性并不會帶給政府他們所需要的東西。
Facebook 的首席運營官 Sheryl Sandberg 重申立場
政府和執法機構目前正在公開渠道表達他們因為加密而無法破解通訊信息的沮喪感。而這種對加密的恐懼感,就像的1990年”密碼戰爭“的翻版。在接受BBC記者采訪時,Sandberg 表示即便打破現有的加密體系,也無濟于事,政府并不能得到比現在更多的信息內容,因為FaceBook(旗下的 WhatsApp 常被相關部門批評)之類的企業至少現在還能夠提供恐怖分子的元數據信息。
信息本身是加密的,但相關的元信息沒有。如果這些犯罪分子從目前的加密平臺轉移到其他平臺,政府可能會得到更少的相關信息,而不是更多。
Facebook 計劃增加更多的人員和精力幫助鑒別涉及恐怖分子及極端思想的相關內容。于此同時,她也透露了正在與其他科技巨頭 (Facebook, Google, Twitter and others)建立合作共同清理平臺上的非法內容。
如果恐怖分子將視頻上傳到我們的平臺上,我們對其數字指紋進行記錄并告知其他平臺,這樣其他平臺上就無法傳播。除了自動化的技術解決方案之外,通過人力對內容進行甄別和篩選也會是必須的。
小結
技術的雙刃劍效應既能幫助人類社會的發展和建設,也會被利用在人性黑暗和破壞的一面上。我們并不能簡單地判斷說提供端到端加密技術的企業幫助了犯罪分子在社會投下他們的陰影,但我們需要意識到 在這個紛爭的時代,在這個存在陰影、存在罪惡的世界,科學和技術的力量如何讓我們繼續相信光明和正義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