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央視曝光了家用攝像頭安全隱患,稱大量家庭攝像頭IP地址遭到掃描軟件破解,這些非法掃描軟件交易已形成產業鏈。
根據國家互聯網應急中心調查了市場占有率排名前五的智能攝像頭品牌中的兩個品牌,發現僅這兩個品牌的攝像頭就存在十幾萬個弱口令漏洞。國家質檢總局官網發布關于智能攝像頭的質量安全的風險警示稱,已檢測的40批次中,32批次樣品存在質量安全隱患,可能導致用戶監控視頻被泄露,或智能攝像頭被惡意控制等危害。
智能電子設備的快速發展,讓攝像頭等智能設備的價格和使用方法越來越親民。對于那些需要照看老人、小孩、寵物,或者想要防盜防災的家庭來說,裝一個攝像頭,確實是個看上去不錯的選擇。然而,攝像頭“漏洞百出”,卻讓這些私人攝像頭的使用者,隨時存在個人隱私被泄露的風險。
其實,監控平臺弱口令漏洞是世界性的問題。“口令”相當于門鑰匙,“弱口令”意味著把鑰匙放在了外人很容易找到的地方。2014年,俄羅斯一網站就曾利用安全漏洞入侵英國部分居民的家庭網絡攝像頭,并將影像信息放到網站上共人隨意瀏覽,使數以百計英國用戶的生活“被直播”。
這樣的漏洞還可能帶來比隱私泄露更廣泛的影響。正所謂“千里之堤潰于蟻穴”,去年,惡意代碼“Mirai”就利用網絡攝像設備的弱口令等安全漏洞實施入侵,造成超過半數美國人無法上網。
當下,智能裝備在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促成了生產生活方式的大變革。智能設備的種類越來越多,在逐漸滲入千家萬戶的同時,其覆蓋面不僅包括移動互聯網行業,還涉及工業制造、農業生產、醫療教育等各個領域。一旦智能設備漏洞百出,其波及面將不止于家庭,更將影響整個社會的運行。
在技術發展日新月異,全民掀起創新熱潮的今天,任何一項創新技術,都應當有成熟的相關技術進行配套,有完善的設施設備加以保障,在滿足新技術先進性的同時,保證新技術的可靠性、可行性、適用性,有效控制新技術帶來的風險,避免出現安全保障設備反成安全隱患的尷尬局面。
技術產品在走向市場前,質量監督部門要跟上“互聯網+”的發展趨勢,將網絡安全納入智能產品質量標準之中,制定明晰的標準細則,將智能系統的普遍漏洞和“低級錯誤”扼殺在“搖籃”中。
同時,使用智能產品的消費者,需要提升科技素養和安全意識,如在購買攝像頭等智能產品時,詳細了解攝像頭的網絡安全性能,盡量避免因技術或個人信息儲存不當等原因造成損失。倘若出現問題,則依靠技術和法律手段維護自身權益。
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安全的保障。對于智能設備的發展來說,這條規律同樣適用。提升智能設備的安全,需要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廣大網民各司其職,各出其力。網絡安全之堤,同樣需要全社會共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