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二,美方安全專家在召開的參議院外交關系委員會聽證會上面向各位立法委員進行確認,關于“服務于中國政府的黑客似乎正在針對美國各私營企業以及其它美國國內組織機構實施經濟性間諜活動”這一論斷。
美國并無證據證實是中國黑客所為
網絡安全專家們指出,以竊取商業機密、知識產權或者其它保密商業信息為目的的黑客攻擊活動,自2015年9月中美達成互不針對對方搞商業網絡間諜和網絡攻擊協議之后在數量上迎來大幅削減。
現任駐華大使館智囊團高級顧問薩曼莎·拉維奇認為,就目前的“相關事態”來看,“中國黑客”針對美國實體的經濟性間諜活動又開始重新出現。
去年,民主力量捍衛基金會為此成立了專項團隊,并在研究當中將此定義為“經濟戰爭”。
拉維奇表示,“雖然此前確實有所下降,但由于不具備綜合性網絡事件記錄數據庫,因此無法肯定但確有跡象表明相關事態再度出現。就目前而言,對于私營部門的知識產權竊取活動也許再度開始復蘇。”
專門追蹤“中國黑客”活動的安全分析師們在采訪當中解釋稱,中方的經濟性間諜活動目前確實比較罕見,但也需要考慮到黑客本身難于追蹤這一背景情況。
曾任美國前副總統迪克·切尼以及國家安全顧問的拉維奇強調稱,“這有點‘我們還不確定,因此無法斷言’的意思,但不得不承認,相關活動確有再度抬頭之勢。
美國商業機密失竊帶來巨額損失
英國保險企業Lloyds公司估計,美國商業機密遭受竊取所帶來的年度損失已經達到1800億美元到5400億美元之間。
拉維奇在提交給委員會的證詞當中寫道,“美國政府的組織結構不夠合理,因此很難全面對依托于網絡的經濟威脅活動進行發現、評估與應對。
美國政府在保護及維護.gov以及.mil域名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
私營部門對網絡安全保護缺乏重視
美國目前最為嚴重的安全軟肋在于,美國私營部門將應對網絡攻擊層面的保護工作視為內部事務。面對國家支持型入侵活動時,這種思路顯然站不住腳。
立法委員會于上周二召開的公開聽證會上共同探討了目前各類持續變化的網絡威脅形勢可能給美國政府以及私營企業運作造成的具體影響。包括國土安全部以及國家反間諜安全中心在內的多個政府機構及團體,均有義務幫助私營企業阻止黑客竊取其有價值的信息。
除了國土安全部與國家反間諜安全中心自身的努力以外,美國國務院還建立起由克里斯托弗·派特領導的“網絡問題協調員辦公室”。該辦公室的核心任務在于有效協調美國政府所面對的“與網絡問題相關的全球外交工作”,具體包括制定國際規則、法律與規范等。
沒有證據的談判總是徒勞
派特帶領的團隊過去曾與中國政府官員就網絡相關經濟性間諜問題展開討論,這是奧巴馬政府曾高度關注的方向之一。但美國國防部長阿什頓·卡特的前總參謀長埃里克·羅森巴赫認為,談話從來沒能取得任何顯著進展。
羅森巴赫解釋稱,他和克里斯·布萊特作為代表就這些問題與中國方面進行談判總是徒勞,因為沒有辦法證明是中國人做的,中方也表示沒有實施任何經濟性間諜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