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號,由中央網信辦網絡社會工作局和共青團中央宣傳部聯合主辦、光明網承辦的“我與網絡強國”青年演講活動走進北京京東集團舉行現場決賽以及頒獎儀式。最終,來自阿里巴巴的胡冰摘得桂冠,齊魯網選手肖輝馨、京東商城華東區域分公司選手李可欣分獲亞軍和季軍,央廣網張雷、快手崔懷舟獲最具潛力獎,贛州客家新聞網管理中心黃梓倩等7位選手獲得優秀獎。(5月4日光明網)
獲得桂冠的胡冰來自阿里巴巴安全部門,他在第三輪的演講題目是《攜手掃霾方能天朗氣清》,指出在個人信息不斷被泄露,網絡詐騙大行其道的當下,網絡治理不能戴個口罩求自保,而唯有擔當并共治才能共建健康、安全、清凈的網絡環境。
演講引發的共鳴顯而易見。網絡大V“震長”在微博中寫道:“信息泄露會導致什么后果?輕則賠錢,重則喪命,這絕非危言聳聽……應該政府、互聯網企業、公民聯手發力、共建網絡安全。別讓徐玉玉事件再次發生。”文化大咖唐師曾則認為,作為公民,能做的除了信息管理的自律,就是行使舉報權。如此看來,演講者之所以能夠獲得冠軍,跟其“擔當與共治”的倡導不無關系。網絡黑灰產業成為社會治理難點、權利保護的痛點,引發了公眾思考與共鳴,由此也再度引出一個亟待解決的課題,即在網絡時代,如何確保網絡安全,繼而實現個體權利的保護?
網絡不是法外之地,但囿于網絡范圍的廣泛性、網絡行為的隱蔽性、網絡侵權的隨意性、網絡傷害的復雜性,由此形成了一個龐大的黑灰產業。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網絡空間安全與法治協同創新中心劉為軍介紹,近年網絡犯罪案占比已超過所有犯罪類型的三分之一以上,其中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最為典型,已成為社會治理頑疾。統計數據顯示,近十年來,中國電信詐騙案正以平均20%至30%的增速逐年遞增,整個產業規模已超過千億元級,“從業”人員也超過了150萬。
小到徐玉玉案件,最大的問題在于,誰泄露了徐玉玉的信息,并給了詐騙者可乘之機?這個問題,其實已成為每個人共同的煩惱,熱播劇《人民的名義》中,反貪局長侯亮平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被人辦了張黑卡。你這邊剛剛去看了房子,正準備交訂金,那邊裝修公司的電話就接二連三打來,甚至上演“午夜兇鈴”。前不久,我在網上詢問了某款新車的價格,結果本地能賣這種車型的4S店就紛紛打來電話,讓人不勝其煩。
打擊網絡違法犯罪行為,講求人防、技防和物防三管齊下。技術只不過是一種工具,利用起來十分容易。在一個充分開放的時代,采取鴕鳥政策只是自欺欺人,既然網絡有風險,不參與網絡行為能否自保?答案是否定的。人在屋中坐,禍從網上來,這是真實的現實,也是網絡詐騙最鮮明的特征。若是沒有任何約束與干預措施,讓網絡安全得到保障,誰都無法幸免于患,成為下一個被詐騙的對象。
網絡安全治理,其實還是人的治理;網絡安全,最終還得靠人與人的共同參與。治網先治人,靠專業的技術支撐,或者靠警力提供的人力保障,都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當網絡成為大眾公共平臺之后,則離不開每個人的恪守與保護。擔當與共治,意味著既要恪守網絡行為的基本邊界,做合格而守法的網民;又要扮演網絡安全的守護者、捍衛者和治理者,共同參與到網絡治理的行動中來。
“網絡安全和信息化是一體之兩翼、驅動之雙輪,必須統一謀劃、統一部署、統一推進、統一實施。”統一則需要共治。網絡是網民們的共同平臺與紐帶,因而需要從個人的點滴努力開始。做到這點看似簡單其則不易,最淺的層次,則是擁有公共安全的意識和責任,能夠有基本的信息鑒別力和行為判斷力,做到不信謠、不傳謠;其次則是對可能存在和已經發生的網絡侵權行為和黑灰行徑,給予舉報并尋求幫助,使之得到打擊和治理,防止其再度傷害別人;再次則是多掌握一些網絡侵權行為的基本常識,提升自我維權的能力與水平,主動參與和積極作為,攜手共進和共同擔當,讓個體的付出與努力,匯聚成強大的社會共治力量,黑灰產業的源頭治理可期,網絡安全的基礎保障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