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人們已習慣被曝光在監控之下,如今隨處可見CCTV攝像頭,每臺電腦都有網絡攝像頭,衛星系統每天能拍攝整個地球的高分辨率照片。而50年前,要弄清楚如何拍攝高海拔偵察照片都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20世紀50年代至60年代,CIA和美國空軍不遺余力捕獲監控錄像。美國空軍、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以及中情局(CIA)投資相當如今數十億美元啟動“日冕”(Corona)計劃 ,即啟動的首批照相偵察衛星。從該計劃實現的瘋狂間諜技術而言,這筆投資是值得的。
“日冕計劃”屬于絕密計劃,于1958啟動。當時美國以“發現者”(Discoverer)空間探索計劃作為借口打掩護。當時“日冕”衛星發射失敗了12次,美國最終于1960年8月10日回收了“發現者13號”(Discoverer 13)密封艙。這是首個從太空回收的人造物體,這標記著太空監控時代的到來。在這之后一周多的時間,蘇聯載狗衛星上天,也順利返回。
“日冕”怎樣完成高精準度圖像的拍攝?
自“發現者14號”(Discoverer 14)開始,每枚“日冕”衛星均搭載日益復雜的攝像器材。美國使用柯達特制70毫米膠片(民用照相機一般使用35毫米膠片)進行高分辨拍攝。早期的“日冕”衛星搭載兩架分別搭載約2414米膠片的照相機,直到第五代“日冕”衛星上每架照相機的膠片翻番到約4828米。首個“日冕”衛星不斷拍攝照片,后來的衛星已經可以通過無線操控進入休眠狀態,便于日后恢復拍攝。
“日冕”衛星使用的照相機專門由國防承包商Itek(專門提供偵察系統)特別設計。這些照相機為長焦距照相機(610毫米的焦距),帶有17.78的三合鏡(實際上由三個鏡片合成,以校正失真)。最初,整架照相機長約1.524米,后來增加到2.743米左右。
為了從太空校正照相機,美國在亞利桑那州鳳凰城外的沙漠中建造了一個巨大的混凝土“十字”標志。后來陸陸續續共建造了267個“十字”標志,每個直徑約為18.3米,彼此相距約1609米。這些十字標志被用作“地面實況”目標,因為每個十字的大小及其彼此之間的距離是已知的,并能用來確定地球其它地方照片拍攝的精準度。
簡而言之,“日冕”衛星搭載的攝像器材不是什么讓人訝異的設備。最初,這些照相機只能解析距軌道1609多米遠直徑為12.2米左右的地面圖像(與國際空間站相同),但后幾代“日冕”衛星可以看到直徑為1.524米的物體 ,這幾乎可以與今天的衛星相當。 但當時的問題在于如何返回珍貴的攝像情報(大多為中國和蘇聯的項目)。
美國怎么回收膠片桶?
其解決方案是為每架照相機拋下兩個返回艙(被稱為“膠片桶”)。每臺照相機配備了一個防熱罩,會在“膠片桶”到達約18.2千米后掉落,此時會部署降落傘。“膠片桶”將繼續下降到離地面4.57千米左右,再由一架飛機飛過將返回艙拖回飛機貨艙。正如預期,這種回收計劃并不總是奏效。1964年,返回艙落到委內瑞拉一個小山村,被當地農民拾獲,這一情況使美國空軍停止在返回艙上標記 “機密”字樣,而是用8種語言寫下將太空艙返回給美國的通知。
為了改進安全漏洞,美國情報界敷衍地用SAMOS替代“日冕計劃”。SAMOS衛星會在軌道沖洗照片,掃描并通過無線電遙測術將圖片傳回地球。雖然這種想法體現了對現代衛星地圖的預想,然后當時這種技術無法處理任何圖片,SAMOS因此泡湯。
因技術改進和國家安全發生變化, 美國于1972年停止“日冕”計劃。直到1995年,克林頓才下令撤銷“日冕”計劃的機密等級。如今,這些圖片依然具有可利用的價值,例如被用來研究中東的古跡和旅游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