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鐵一卡通存在漏洞,可以隨意修改余額;GPS導航系統竟能被利用來劫持飛機;奇虎360侵入特斯拉電動車,遠程控制其鳴喇叭、閃燈和天窗……這些聽起來使人悚然一驚的新聞,真實存在于我們的當今的信息時代中,而這些公共設備的信息化,到底給我們帶來了什么?這些公共設備安全嗎?值得信賴嗎?
公共設備的新威脅
病毒入侵核設施,網絡武器已用于實戰保障信息安全,需保護物聯網的“皮膚”和“五官“,物聯網是促進‘互聯網+’發展的基礎。而作為信息產業發展的基礎,信息安全在“互聯網+”戰略中的作用不容低估。
互聯網‘+’到哪,信息安全就要做到哪。舉個例子,公共監控攝像頭如果被侵入,黑客可以很輕易地發出指令、更改參數,控制它上下、左右轉動。本來用來監控街道等公共場所的攝像頭,很可能被用于不為人所知的陰謀之中
信息安全就是生命安全,物聯網時代,“無人駕駛”很可能成為現實,但如果車輛控制系統被攻擊,黑客可以無線開啟汽車車門或后備廂,使車輛突然倒車甚至熄火、失控,將危及駕駛人的生命。而更值得關注的是哪些自動化的車庫,一旦發生失控,造成的危害將造成更大的損失。
公共設備的新福利
隨著信息社會的不斷發展,便利的信息化公共設備給我們帶來了不同的體驗,例如現在出門可以只帶手機,而不需要帶現金,支持線上支付的地方越來越多,甚至一些攤子都會打上支持“支付寶”的標簽。
過去不敢想象的事情正在發生,公共巴士,只要刷一下交通卡就行,新的公共巴士只要刷個臉。而隨著綠色智能城市主題的提出,MObike這對于環保有意義的概念交通工具也得以提出,只需要在手機APP上下單,就能隨時從最近的MObike站點租用自行車。我們能預見到,公共設備的信息化程度越來越高。
保障公共設備的信息安全,需保護物聯網的“皮膚”和“五官”
傳統互聯網的信息安全,問題大多出在信息處理層。而隨著公共設備信息化的不斷增多,潛藏于其中的漏洞也隨之誕生,而大量漏洞是由于“弱口令”等原因造成的,比如使用初始密碼或簡單密碼;或者由于傳輸安全缺陷,導致數據包被劫持等。在物聯網信息安全有一個顯著不同,就是在“感知層”的安全保護。“感知層”通俗說就是物聯網的“皮膚”和“五官”,這些信息安全的基礎就在于人。
所以公共設備的安全更應該以人為本,重視信息安全的提升,時刻關注安犬漏洞管理平臺發布的漏洞信息,了解當前不安全的那些公共設備。
我們要把提升個人信息安全意識作為一項每日必做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