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齟齬不斷的美俄兩國在網絡空間的沖突有升級之勢——
不見硝煙的網絡戰
美國:網絡部隊具備戰力
本月24日,美國國防部對外宣布,美軍網絡戰司令部下屬的133支“國家網絡任務部隊”已經全部具備初步作戰能力。
美軍網絡戰司令部司令邁克爾·羅杰斯在聲明中說,美軍網絡部隊自2013年開始組建以來,已經在“保衛美國”的支持任務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根據這份聲明,美軍的133支網絡部隊現有5000人,其中近一半部隊已經具備全面作戰能力,并計劃到2018財政年度結束前(2018年9月30日)把網絡部隊擴軍至近6200人,屆時這些部隊都將擁有全面作戰能力。
事實上,早在2015年4月,美國防部就發布了新版《網絡空間戰略》概要,首次公開表示將網絡空間行動作為今后軍事沖突的戰術選項之一,這被認為表明美國已具備了發動網絡戰爭的全部能力。
此外,據外媒此前報道,奧巴馬政府準備將2009年成立的網絡戰司令部升級為新的聯合指揮中心,與其他9個聯合戰斗指揮中心平起平坐。未來,美國國安局將主要負責情報收集,而網絡戰司令部的任務則更寬泛,阻止網絡攻擊與發動網絡反擊都是它的職責。與其他9大戰斗指揮中心平級后,網絡戰部門將進入高速發展階段。今年早些時候,五角大樓為了加強美國的網絡防御能力,為網絡戰司令部撥款350億美元。
近一段時間以來,美國多次指責俄羅斯對美發動網絡攻擊。10月7日,美國國土安全部和國家情報總監辦公室更是聯合發表一份聲明,首次公開“點名”指責俄羅斯,稱其授意并幫助黑客入侵美國網絡,“意在影響美國選舉進程”。
作為對所謂俄羅斯網絡攻擊的回應,美國方面公開下了“網絡戰書”。據美國全國廣播公司的報道,根據美國政府指示,中情局準備向俄羅斯發起史無前例的網絡攻擊,攻擊的目標是俄羅斯領導層。14日,美國副總統拜登在接受采訪時間接承認了這一計劃,他表示:“我們會在我們選擇的時間并在會產生最大效果的條件下”向俄“傳遞一個信息”。
面對美國的“公開挑釁”,俄羅斯毫不示弱。俄總統普京回應稱,這是美方首次公開對另一國家作出“如此高級別”的網絡攻擊威脅。
俄羅斯:著力布局“第六代戰爭”
或許是作為對美國網絡戰威脅的直接回應,本月23日,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證實,俄外交部一個久未使用的網站遭黑客攻擊出現故障。她表示,俄網絡安全專家正在分析是誰實施了攻擊,但此次攻擊被認為可能屬于美國副總統拜登所說的對俄網絡攻擊行動,也可能是某個美國總統候選人的競選團隊對俄發起的挑釁行為。扎哈羅娃說,此次網絡攻擊并未對俄外交部網站真正造成影響,而且自2013年以來這類攻擊事件數量增加數倍,但俄外交部官網一直工作正常。
應該說,從相關資料和報道透露出的信息看,俄羅斯在網絡戰領域的實力也確乎不俗。
俄羅斯對網絡戰的理論研究很早就已經起步,并取得了顯著的成果,網絡戰被俄軍方稱為“第六代戰爭”。在軍事行動中,俄軍可以通過網絡攻擊破壞敵民用網絡,從而擾亂其正常的社會秩序;破壞敵方的指揮控制系統,以大大降低敵軍的快速反應能力;打擊敵方軍事和通信及其他關鍵基礎設施,在傳統戰爭開始之前削弱敵作戰實力和反應能力。
目前,俄政府在武裝力量內部建立網絡部隊,以保障武裝部隊的信息系統安全,并在近期加強了專業網絡部隊和網絡安全力量的建設力度。近年來,俄多次組織網絡戰演習,意在全面評估俄國內網絡穩定性,檢驗俄網軍防御作戰實力,研究制定有效措施以提升俄網絡防護能力。俄國防部組建的網絡戰司令部,使俄在網絡安全組織架構上的“三駕馬車”基本成形,內務、安全與軍隊三大系統下轄的網絡力量分工明確,各司其職,可以有效減少由于定位不清、職責不明引起的浪費與內耗,大大提高俄網絡力量的使用效率。
此外,隨著高層對國家網絡安全重視程度的日益提高,信息網絡安全已被納入俄羅斯國家安全戰略。目前俄正在加緊制定國家層面的《網絡安全戰略》,在網絡安全頂層設計上逐步達成共識。近年來俄陸續公布了《俄羅斯網絡立法構想》《俄羅斯聯邦信息和信息化領域立法發展構想》《信息安全學說》等綱領性文件,起草和修訂了《關鍵信息基礎設施法》《信息權法》等20余部法律。通過這些網絡立法建設,加強了俄保障網絡安全的能力,為俄加強網絡安全領域執法提供充分的法理依據。
美俄:網軍已獲實戰檢驗
其實,對美俄兩國來說,網絡戰早已不僅是停留在文件中的概念。有專家稱,早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時,美軍就對伊拉克實施了網絡戰。這被認為是美國發動網絡戰的開端。近年來,“火焰”等病毒的研發使用加強了美軍網絡攻防作戰的能力。據《華盛頓郵報》報道,美國在2011年就展開了至少231次網絡攻擊。
此外,據“棱鏡門”泄密者斯諾登爆料,2010年襲擊伊朗核計劃的“震網”病毒也是由美國國家安全局與以色列一起創造的。2010年8月,伊朗建成布什爾核電站,但這座計劃于當年10月正式發電運轉的核電站,卻多次推遲運行。一年后,據媒體揭秘,是因為遭到來源不明的計算機網絡病毒攻擊,超過3萬臺電腦“中招”,位于納坦斯的千臺離心機報廢,剛封頂的布什爾核電站不得不取出核燃料并延期啟動,伊朗核發展計劃被迫擱置。
今年4月,美國國防部長阿什頓·卡特向網戰司令部公開下達了第一個軍事任務:打擊“伊斯蘭國”。英國《金融時報》引用華盛頓智庫新美國基金會的網絡安全專家彼得·辛格的話說:“這是一個歷史性時刻。我們不僅在使用這種能力,而且還承認我們正在使用這種能力。”他表示,這是“網絡戰正常化”的一部分。
有消息稱,作為打擊極端主義勢力的另一重要力量,俄羅斯也先后多次針對“伊斯蘭國”組織展開網絡攻防。此外,近年來的幾起“神秘”網絡戰也有消息稱是俄方所為——不過其中部分指認遭到后者否認。
2007年4月,愛沙尼亞決定將位于首都塔林的蘇軍紀念銅像移到軍人墳場,這一舉動遭到俄政府的強烈抗議。隨后,在沒有任何征兆的情況下,愛沙尼亞境內包括政府、銀行、新聞媒體在內的各大網站相繼遭到攻擊,整個國家秩序陷入一片混亂。事后愛沙尼亞國防部長表示其遭到的網絡攻擊是“沒有被注意到的第三次世界大戰”,并譴責俄羅斯對其發動網絡戰。
2008年8月8日,俄羅斯和格魯吉亞軍隊因南奧塞梯問題交火后,格魯吉亞互聯網遭受到有組織的大規模攻擊。在烏克蘭危機期間,俄羅斯也開展了富有成效的網絡信息戰,而且伴隨著有組織的互聯網宣傳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