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召開的2016螞蟻金服新金融安全論壇上,國家信息技術安全研究中心金融安全處副處長曹岳表示,目前,網絡安全態勢挑戰嚴峻,存在系統復雜、防護滯后等問題,而黑灰產業鏈則開始呈現趨利化、集團化、跨境化趨勢。
螞蟻金服安全管理部總監鄭良西表示,自8月徐玉玉案件后,國家各個部門加大嚴懲電信詐騙犯罪的打擊力度,從螞蟻金服后臺的大數據來看,電信詐騙的發案趨勢已明顯下降。
會上,螞蟻金服與上海交通大學還宣布,共同成立“互聯網金融安全技術”聯合創新中心,未來將在網絡金融的安全技術研究、新技術領域學術成果的產業化、專業人才培養等5個領域開展合作。
“網絡安全攻防不僅是技術對抗,更是利益對抗”
中國互聯網協會發布的報告顯示,近一年來網民因個人信息泄露、詐騙信息等導致的總體損失約805億元。網民權益受損的背后,是黑灰產業的肆虐。
公安部網絡安全保衛局總工程師郭啟全在會上表示,網絡安全的重中之重是電力安全、電信安全和金融安全。我們在出臺措施、制訂標準和政策的時候,需要考慮到金融安全的重要位置。
國家信息技術安全研究中心金融安全處副處長曹岳表示,目前,我國的網絡安全形勢面臨嚴峻挑戰,存在系統復雜、防護滯后、相關法律法規、信用體系仍待完善等問題,而黑灰產業則呈現趨利化、集團化、跨境化的趨勢。
曹岳說,通過大量的網銀釣魚模型分析,2011年,不法份子“釣一條魚”的成本是8300元,只要個人賬戶的平均資金超過2.5萬,大規模的“釣魚”就會爆發。由此來看,網絡金融安全的攻防不僅僅是技術對抗,更是利益對抗。
曹岳認為,金融機構在業務上可能或多或少存在競爭,但在安全上面臨著同一個敵人,電信詐騙等網絡黑灰產業集團化,導致傳統的打擊模式收效甚微。要應對這一新的形勢,安全領域的各種力量,政府、企業、學界應該協同作戰,形成合力。
讓安全更便捷:生物識別證明“你是你”
面對電信詐騙等威脅,既需要重拳出擊,也需要提高自身防范能力。而身份驗證是保障網絡金融安全最重要的一道防線:如果系統能分辨你是你,騙子是騙子,騙子就很難得逞了。
傳統的身份認證手段是密碼:賬號密碼匹配,就能進行操作。這種方式雖然歷史悠久,但安全性堪憂,一旦口令泄露,或者被撞庫掃號時,就會存在身份被冒用的情況。手機短信驗證碼的安全性比密碼高,驗證碼是動態的,不容易泄露。但也有隱患,如果手機中了木馬,驗證碼也會泄露。
有沒有一種身份認證方式,既能保證安全性,又具有普適性,還能符合人的自然習慣?互聯網金融身份認證聯盟(IFAA)理事長馮春培表示,這便是生物識別技術。這種利用生理特征、行為特征進行個人身份的鑒定,具有高安全性、極低誤識率。
生物特征包括指紋、聲紋、虹膜、人臉識別等;行為特征包括鍵盤按鍵行為、鼠標移動軌跡、筆跡、指壓等。以虹膜為例,虹膜具有獨一無二的紋理結構,可以唯一標識個體身份,且可進行非接觸采集,對用戶干擾小,因此近年來逐漸從行業應用擴展到消費應用進入金融生活,“眼神支付”將在不久的將來實現。
馮春培透露,IFAA成立2年多來,建立的身份認證體系,已覆蓋7000萬用戶,累計人臉識別5億次,有效的增強了網絡金融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