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社會談網絡安全,不僅僅是網絡安全意識方面的“人人有責”,更重要的是區分不同主體、實現治理升級
“請擴散!警惕最新網絡騙局!”在各種微信群里,防范互聯網詐騙是最能引起轉發的話題之一。在互聯網已成社會運行介質的今天,正在進行的2016年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格外引人關注。“堅持網絡安全和網絡發展同步推進,讓互聯網更好地造福人民”,中央領導的宣示,對應的正是人民的期待:通過技術進步和制度完善,為日新月異的互聯網發展帶來更完備的保護,讓網絡安全成為移動互聯時代的基本供給。
此次網絡安全宣傳周的主題,“網絡安全為人民,網絡安全靠人民”,也正提示了網絡安全的全民化趨勢。從不久前新生開學季,數起因電信詐騙引發全社會關注的悲劇,到各種網絡謠言紛起,攪亂多地房地產市場的鬧劇,屢屢發生的社會公共事件,折射出網絡安全防護的急迫需求。而應對網絡安全漏洞,群眾也想出了各種“土辦法”,比如“網購不要留真名”,或者“地址就填樓號,讓門口大爺喊一下”。作為現代化治理重要內容的網絡安全,需要做的顯然遠不止于此。
在現代社會談網絡安全,不僅僅是網絡安全意識方面的“人人有責”,更重要的是區分不同主體、實現治理升級。網絡安全的核心是什么?是數據安全和信息安全。公民信息和用戶數據之所以出現安全隱患,往往是源頭上出了問題。因此,運營商和握有大量用戶數據的互聯網企業,在網絡安全方面要承擔更多責任。同時,網絡安全也不能只靠群眾的“警惕”和“嚴防”,更要對不法分子的攻擊進行精準識別和精確打擊。多起案件的偵破表明,很多犯罪分子也在“學習”高科技,通過花樣翻新的犯罪手段實施不法行為。這就需要政府有關部門和電信行業、互聯網企業等主體攜起手來,在各司其職的前提下溝通協作,真正做到“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有人說,智能手機的發明,讓很多人的相機閑置了起來;移動支付的盛行,讓很多人的錢包也閑置了起來。的確,移動互聯時代的到來給了人們極大便利,同時也讓傳統的監管方式更加吃力。動動鍵盤就能騙錢,追捕依然要千里奔波;戳戳屏幕就可能受騙,追回損失卻困難重重。某種意義上,網絡犯罪是“現代”的,而維護安全的方式卻還是傳統的。如何通過法律框架的調整,解決好技術領先與法規滯后的矛盾,為瞬息萬變、持續擴張的網絡世界提供規則和保護,是世界各國面臨的挑戰。比如在司法管轄、證據規則、責任分配等方面,都需要創新制度設計,以動態治理、綜合施治維護網絡安全。
更要看到,網絡安全不僅事關群眾生活,而且越來越多地影響著政治、經濟、軍事等諸多領域,成為國家安全的重要部分。正因如此,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樹立正確的網絡安全觀,并指出“維護網絡安全是全社會共同責任,需要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廣大網民共同參與,共筑網絡安全防線”。對付電信詐騙,如何實現源頭治理?應對個人信息濫用和倒賣,如何加大監管力度?打擊網絡謠言、鏟除謠言滋生的溫床,怎樣完善信息發布和公共決策機制?諸如此類的問題,都需要透過網絡安全的議題,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升級。
年輕人將網絡“二次元”和現實“三次元”之間的阻隔,稱為“次元壁”。當互聯網的發展日益突破“次元壁”,把網上網下緊密編織在一起,網絡安全已經成為全社會的共同考題。在網絡安全的議題之下,社會各方以高度協同實現治理升級,才能確保社會安全和國家安全,共同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