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1日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第十四條規定:每年4月15日為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為讓居民進一步增加對國家安全工作的了解,更好地支持和配合國家安全工作,《平安海珠》持續介紹國家安全知識。本期,將以兩個案例說明網絡安全的重要性,以及介紹網絡安全保密有哪些“禁區”。
禁區1 移動存儲介質明秘混用
U盤、軟盤、移動硬盤、儲存卡及MP3、MP4等便利的儲存工具是泄密案件的“罪魁禍首”。當U盤等插入被感染木馬的互聯網計算機后隨即感染特種木馬病毒,再將該U盤插入涉密計算機使用,木馬會自動運行將涉密文件打包至U盤,最后U盤再次插入互聯網計算機中文件便自動傳輸至境外間諜機關,該竊密方式為“木馬擺渡竊密”。
案例:某中央部委一工作人員將涉密移動硬盤接入互聯網計算機使用,導致我國某項重要航天飛行任務的總結報告以及某國家級應急預案被竊取。
禁區2 涉密計算機連接互聯網
涉密計算機接入互聯網后,境外間諜機關可通過大范圍遠程掃描我涉密單位外網IP地址段,利用系統漏洞開展攻擊,利用黑客工具直接攻擊,并向涉密人員發送含木馬程序的欺騙性郵件等方式,伺機入侵涉密單位內網、從而導致泄密。
案例:某省環保局一臺工作用計算機因連接互聯網,導致計算機儲存的涉及我國核電發展戰略,核電站建設情況等內容的2000余份文件資料被竊取。
禁區3 上網計算機存涉密信息
個人家庭計算機缺乏防護,易被種植竊密木馬后長期受控。另外,將涉密文件傳存至電子郵箱危害巨大,因為電子郵箱是互聯網郵箱服務器的虛擬空間,服務器不在政府部門手中,郵箱中文件易被入侵的黑客或服務器管理人員非法調閱,可靠性與安全性難以保證。
案例:某軍區一名干部的郵箱賬號和密碼被境外間諜情報機關遠程攻擊后獲取,造成該干部在電腦個人郵箱中違規儲存的數十份涉我軍信息化作戰等內容的文件資料被竊取。
禁區4 個人網絡信息管理疏忽
境外間諜機關通過網絡搜索我國重要單位人員的相關資料信息,如工作單位、興趣愛好、通訊聯系等,從中發現可利用的線索,并對重點人員進行滲透、策反和招募等。
案例:2009年博鰲亞洲論壇會議召開前夕,境外間諜情報機關以“博鰲亞洲論壇秘書處”名義,向我國境內重要部門、涉軍涉科人員發送帶有木馬程序的電子郵件進行誘騙,致使我國境內一些組織機構和個人“中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