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一级在线观看,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亚洲,免费一级欧美大片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安全行業動態 → 正文

個人信息安全亟待有法可依

責任編輯:editor007 作者:鄧海建 |來源:企業網D1Net  2016-05-09 22:56:39 本文摘自:新快報

據報道,5月7日,全國信息安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在京舉辦座談會。針對如何維護個人信息安全,中國全國信息安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長高林透露,信息數據采集的“行為準則”正在報批過程中。

“人肉”信手拈來,隱私“打包”待售……不設防的大數據,讓億萬網民裸奔在互聯網的天地里。這些年,信息泄露之“公害”,既讓公民權利屢遭戕害,更給違法犯罪提供了豐盈的“商機”。

前幾日,“濟南20萬名孩童信息被打包出售”的消息刷爆朋友圈,令輿論場深感不安,堵塞信息黑洞再度成為熱點話題。事實上,佐證中國網民個人信息泄露問題嚴重的數據,可謂不勝枚舉。比如據中國互聯網協會發布的《中國網民權益保護調查報告(2015)》顯示:63.4%的網民通話記錄、網上購物記錄等網上活動信息遭泄露;78.2%的網民個人身份信息曾被泄露,包括姓名、家庭住址、身份證號及工作單位等。

一方面,公民電話號碼、郵箱、住址、照片、影像、賬號密碼、社會關系、財產狀況等個人信息經常被不當收集,要么被肆意濫用,要么被保管不當,導致個人信息在收集與管理環節險象環生;另一方面,智能手機已成為人類“第六器官”,而由于手機App常會惡意獲取用戶精準信息,因此,個人信息泄露導致的精準型詐騙、甚至是“量身定制”的詐騙日益增多。有數據稱,僅去年,網民因個人信息泄露、垃圾信息、詐騙信息等現象導致損失約805億元。

良法利器,亂世重典。在“總體國家安全觀”的理念之下,捍衛個人信息安全,首先須有法可依。技術性的加密固然重要,網民練就火眼金睛也不可少,但更重要的,還是明確信息收集與保護、監管與責罰的關系。僅就個人信息保護而言,不少法律法規雖多有涉及,但條文亂雜,難成體系,結果自然是執法上“九龍治水”、效果上蜻蜓點水。

據稱,在中國首部網絡安全法草案中,網絡信息安全保護已被置于重要地位。根據草案,網絡運營者收集、使用公民個人信息,應當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圍,并經被收集者同意,且應公開收集、使用規則;對收集的公民個人信息必須嚴格保密,不得泄露、篡改、毀損,不得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

改變碎片立法的狀態,讓信息保護有法可依——這是終結個人信息亂象的前提。在此基礎上之上,將信息安全置于信息價值之前、將公民權益置于網絡發展之前,亦是“互聯網+”時代的題中之義。一句話,依法治網,首先就要依法保障網民在虛擬生活中的自由與權益。

關鍵字:個人信息信息泄露

本文摘自:新快報

x 個人信息安全亟待有法可依 掃一掃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當前位置:安全行業動態 → 正文

個人信息安全亟待有法可依

責任編輯:editor007 作者:鄧海建 |來源:企業網D1Net  2016-05-09 22:56:39 本文摘自:新快報

據報道,5月7日,全國信息安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在京舉辦座談會。針對如何維護個人信息安全,中國全國信息安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長高林透露,信息數據采集的“行為準則”正在報批過程中。

“人肉”信手拈來,隱私“打包”待售……不設防的大數據,讓億萬網民裸奔在互聯網的天地里。這些年,信息泄露之“公害”,既讓公民權利屢遭戕害,更給違法犯罪提供了豐盈的“商機”。

前幾日,“濟南20萬名孩童信息被打包出售”的消息刷爆朋友圈,令輿論場深感不安,堵塞信息黑洞再度成為熱點話題。事實上,佐證中國網民個人信息泄露問題嚴重的數據,可謂不勝枚舉。比如據中國互聯網協會發布的《中國網民權益保護調查報告(2015)》顯示:63.4%的網民通話記錄、網上購物記錄等網上活動信息遭泄露;78.2%的網民個人身份信息曾被泄露,包括姓名、家庭住址、身份證號及工作單位等。

一方面,公民電話號碼、郵箱、住址、照片、影像、賬號密碼、社會關系、財產狀況等個人信息經常被不當收集,要么被肆意濫用,要么被保管不當,導致個人信息在收集與管理環節險象環生;另一方面,智能手機已成為人類“第六器官”,而由于手機App常會惡意獲取用戶精準信息,因此,個人信息泄露導致的精準型詐騙、甚至是“量身定制”的詐騙日益增多。有數據稱,僅去年,網民因個人信息泄露、垃圾信息、詐騙信息等現象導致損失約805億元。

良法利器,亂世重典。在“總體國家安全觀”的理念之下,捍衛個人信息安全,首先須有法可依。技術性的加密固然重要,網民練就火眼金睛也不可少,但更重要的,還是明確信息收集與保護、監管與責罰的關系。僅就個人信息保護而言,不少法律法規雖多有涉及,但條文亂雜,難成體系,結果自然是執法上“九龍治水”、效果上蜻蜓點水。

據稱,在中國首部網絡安全法草案中,網絡信息安全保護已被置于重要地位。根據草案,網絡運營者收集、使用公民個人信息,應當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圍,并經被收集者同意,且應公開收集、使用規則;對收集的公民個人信息必須嚴格保密,不得泄露、篡改、毀損,不得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

改變碎片立法的狀態,讓信息保護有法可依——這是終結個人信息亂象的前提。在此基礎上之上,將信息安全置于信息價值之前、將公民權益置于網絡發展之前,亦是“互聯網+”時代的題中之義。一句話,依法治網,首先就要依法保障網民在虛擬生活中的自由與權益。

關鍵字:個人信息信息泄露

本文摘自:新快報

電子周刊
回到頂部

關于我們聯系我們版權聲明隱私條款廣告服務友情鏈接投稿中心招賢納士

企業網版權所有 ©2010-2024 京ICP備09108050號-6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9343號

^
  • <menuitem id="jw4sk"></menuitem>

  •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阿县| 呈贡县| 吉安县| 五指山市| 广州市| 维西| 当阳市| 汉源县| 资中县| 深水埗区| 五家渠市| 揭东县| 同江市| 监利县| 大石桥市| 台中市| 万盛区| 格尔木市| 政和县| 当涂县| 辽宁省| 福清市| 榕江县| 定边县| 泾川县| 海口市| 永川市| 沁阳市| 南汇区| 邳州市| 社会| 茂名市| 土默特左旗| 兖州市| 平湖市| 眉山市| 弥勒县| 弥勒县| 冷水江市| 溆浦县| 郯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