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四二九,網絡大咖話安全。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唯有警企民攜手,方筑網絡安全之帆”。2016年第三屆“429首都網絡安全日”臨近,系列活動籌備工作都在緊鑼密鼓進行中。可以說,各項工作已經進入最后攻堅階段。(4月16日千龍網)
中國網民規模達6.88億人,人均每天上網近4小時,堪稱世界第一。然而,據《2015年中國青少年上網行為研究報告》顯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國青少年網民規模達到2.77億,占中國青少年人口總數的79.6%。特別是,近60%的青少年上網遇到電信詐騙、賬號盜竊、個人信息泄露等網絡威脅。可見,凈化網絡環境,維護網民信息安寧權,是目前面臨的一大社會課題。如此語境下,北京設立“網絡安全日”,監管部門、高校、專家學者、網絡大咖等攜手維護網絡安全,其積極意義不容小視。
近年來,網絡“雙刃劍”作用日益明顯。一方面,網絡可以傳播正面聲音,宣傳科學文化知識,迅速反映社情民意,豐富信息服務,進行社會監督;另一方面,網絡作為“自媒體”,也會使非理性聲音、謠言、詐騙及淫穢等有害信息大面積傳播。現有管理手段已難以適應,這對網絡信息安全與網民身心健康構成了新的威脅。特別是,統計數據也顯示,八成青少年對互聯網信任度高、依賴性強,網絡安全意識弱,缺乏全面的自我保護意識,遇到網絡威脅不知道如何處置。
因此,網絡信息主管部門應積極履責,捍衛網民信息安寧權。首先,對遵紀守法、積極傳播先進文化的用戶以鼓勵,對傳播有害信息的用戶給予限制和懲戒,涉嫌違法犯罪的依法查處。同時,應依法將論壇、微博、博客、搜索引擎等具有新聞輿論和社會動員功能業務納入專項許可范圍。比如,網絡實名制是杜絕電信詐騙、賬號盜竊、虛假信息、垃圾郵件、個人信息泄露等,營造健康信息環境的一個手段。再者,要建立健全對網絡輿情的應急預案,對可能引發侵害網民利益事件的有害信息的監測、預警、通報、處罰等,應該作出相應的具體規定。
可見,在“網絡安全日”來臨之際,更應重申信息安寧權。要通過制度建設,構建完善的、行之有效的網絡道德制約體系,監督網絡始終堅持清醒自律的態度。網絡工作者,需要加強職業道德修養,始終遵循職業道德規范,將高尚的道德情操內化為職業精神。應加強社會輿論監督,并加以政策和法規的引導,提高政府對于虛假、低俗網絡信息的技術制約與實質監控。政府應該明確網絡信息安全“把關人”的角色定位,在政策上做積極的引導,有必要完善相關法規,對那些挑戰網民信息安寧權的行為,堅決依法進行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