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通過電話和網絡進行詐騙案件又成為媒體關注要點。據說,2000年以來,國內電信詐騙案件保持每年20%-30%的增速。2015年,全國公安機關共立電信詐騙案件59萬起,同比增長了32.5%,共造成經濟損失高達222億元。其中,2015年12月29日,貴州都勻經濟開發區建設局出納楊某被臺灣電信詐騙集團騙走1.17億元。2016年3月17日,廣東省東莞市葉某被臺灣詐騙犯罪集團騙走1786萬元;4月6日,山東沂源縣任某被臺灣詐騙犯罪集團騙走1566萬元。
不過,我們應該有一個基本認識,并非是因為移動通信和互聯網的流行讓上當受騙更加容易,也不是因為網絡而讓騙子橫行。從總體數據來看,電信詐騙并沒有增加整個社會的詐騙犯罪數量和危害。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詐騙犯罪是不可能根除的。
以前,信息的傳播較慢,騙子們的組織能力沒有現在這樣強,出現的詐騙活動也是局部性的,或者是流動性的。現在,借助互聯網的組織,騙子們可以在不同的地方糾結在一起,利用大時間短時延,向億萬用戶同時發起欺詐行動,因此造成的危害也更大。據有關部門統計,臺灣有近10萬人靠電信詐騙大陸為生,大陸每年有約80多億元的詐騙贓款在臺灣取走。
借助現代化的通信工具,無論是電話還是互聯網,騙子們可以在境外控制,多地聯動,造成整個詐騙交易的鏈條非常長,涉及到多家電信運營商、多家銀行甚至境內外的多重交易,任何其中的一個節點都沒有能力進行全面的控制,而騙子們卻可以收縮自如。
信息社會讓我們的生活越來越方便快捷,可便捷與安全卻是一對永恒的矛盾,既不能為了便捷忽略安全,也不能因為要絕對的安全而徹底失去了便捷。
對于運營商的各種討伐已經讓運營商的流程左右為難。如果運營商為了更安全,勢必會犧牲某些人的便捷要求,比如,媒體多次發起過對運營商復雜手續的曝光,認為麻煩、不必要,而運營商為了用戶的便捷,提供的服務又會反過來導致某些環節容易被騙子利用,這個時候,輿論會回來討伐運營商的管理不善機制不嚴。
在任何社會,也不可能杜絕犯罪。任何再復雜嚴密的流程,也不會杜絕所有的騙子行徑。我們只有能力通過一定程度的控制,讓詐騙犯罪在一個低水平上,夢想天下無賊是不現實的。因此,不能因為一個案件上綱上線,要考慮全局性和階段性。
強制性的手機和上網實名制,需要完善的信息保護機制,可如今的中國,身份證造假一直還很猖獗,信息黑市交易非常嚴重,善良的人都將信息完全暴露在不設防的廣場上,騙子更加如魚得水。
電信詐騙的手段不斷翻新,而且這些騙術非常簡單卻很實用,在受害人不注意或貪欲的心理作用下,通過完全符合業務流程的方式進行,即便是電信運營商和銀行,也幾乎沒有可能全部堵住。可以這樣想,如果電信運營商要對所有的通信過程進行跟蹤分析,從技術上不可能,從法律上也不允許,即便是最希望電信運營商監管騙子的人們恐怕也不同意自己的每一次通信都被監控。
當然,通過一定的信息手段和大數據技術,電信運營商和銀行還是可以越來越快的發現異常,進而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進行監控和干預。日前,由中國移動編制的《電信組織中反惡意語音信息的技術手段》由國際電信聯盟正式發布。這是國際電信聯盟頒布的首個騷擾電話治理領域的國際標準,提升了我國運營商在不良信息治理領域的國際地位。騷擾電話的治理是困擾世界各個運營商的難題,中國移動在騷擾電話治理領域積累了豐富的治理經驗。在標準制定過程中,中國移動與各國運營商通力協作,將該領域的最佳實踐成功確立為國際通用治理標準,明確了騷擾電話治理體系,規范了治理流程,建立了完善的治理技術架構和管理機制,提升了整個產業的成熟度和規模化發展。
不過,任何的治理都不能完全避免騙子們的出現,也不能徹底杜絕一些人受騙上當。最終的解決還是要全社會的齊抓共管,特別是老百姓安全意識的增加。
1、不要把所有的錢都和網絡打通,比如,你可以開一些不開通網絡銀行的卡,或者銀行的定額存單,只有去營業廳才能存取。
2、如果是要頻繁的進行網絡消費,自己又不是對網絡十分精通的人,可以辦一張信用卡,額度不要太高,專門用來手機或者電腦網絡上消費使用,而且,這樣的信用卡實體卡不要帶在身邊。
3、與錢關系密切的手機或手機號不要亂下載亂七八糟的應用軟件,也不要盲目在亂七八糟的應用程序商店下載應用,經常用安全軟件掃描一下手機,保持終端的基本安全。
4、遇事冷靜,不管是誰要驗證碼還是收到聳人聽聞的消息,都需要多過幾遍腦子,最好找其他的親戚朋友咨詢一下,不要盲目的獨自做出決定。很多騙術,只要你冷靜三分鐘,就會恍然大悟。
5、騙子縱有千條妙計,但我們卻可以有一定之規,不貪小便宜,身正不怕影兒歪,就會最大限度的減少被騙上當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