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發生的一宗史上規模最大的銀行黑客盜竊案,讓這個戴著神秘面紗的組織再一次走進了人們的視野。
今年2月,孟加拉國中央銀行在美國紐約聯邦儲備銀行開設的賬戶遭黑客攻擊,失竊8100萬美元。消息曝光后,孟加拉國央行行長阿蒂·拉赫曼15日引咎辭職,兩名副行長同一天被解職。孟加拉國政府16日宣布,主管銀行業的高級官員M·阿斯拉姆·阿拉姆被解職。
這起黑客竊案令全球銀行業界震驚不已。據報道,黑客原本計劃竊取將近10億美元,由于在進行第五筆轉賬操作時拼錯了收款方名稱中的一個單詞,引發相關中轉銀行警覺,交易被中止,最后得手8100萬美元。
盡管阻止了10億美元的損失,但是目前的損失已經十分驚人。竊案令孟加拉國政府尷尬,也給這個南亞國家270多億美元外匯儲備的安全拉響了警報。
據孟加拉國和菲律賓方面調查,贓款已經流入菲境內賭場。孟加拉國央行則表示,已經從菲律賓的反洗錢機構追回部分被偷的款項。不過,縱使錢能找回,抓到黑客的幾率卻微乎其微。
近年來,由于一些心懷鬼胎的計算機用戶通過各種非法手段來詐騙錢財、竊取信息,“黑客”一詞逐漸變得臭名昭彰。而事實上,黑客最初是指那些熱心于計算機技術、水平高超的電腦專家,尤其是程序設計人員。早期的蓋茨、喬布斯、扎克伯格等都是從黑客“起家”的。
黑客,源于英語動詞hack,起源于上世紀50年代麻省理工學院的實驗室,在早期麻省理工學院的校園俚語中,“黑客”則有“手法巧妙的惡作劇”之意。到了六七十年代,“黑客”一詞極富褒義,用于指代那些獨立思考、奉公守法的計算機迷,他們智力超群,從事黑客活動意味著對計算機的最大潛力進行智力上的自由探索,為電腦技術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無可否認,的確有心懷不軌的黑客,但他們只是黑客群體中的一小部分,更多默默無聞的黑客則在網絡世界中扮演著另一種角色。就在本月初,一向注重網絡安全的美國國防部還出臺了一項新的計劃,即“網絡錯誤賞金計劃”,邀請黑客攻擊美國國防部,并要求他們采取盡可能大的傷害去做,然后將他們的發現反饋給國防部,以幫助國防部修補這些漏洞,然后換取某種獎勵。此前,美國國防部只啟用過內部的“紅色軍團”幫助檢測其網絡漏洞?,F在,它希望外部黑客踴躍報名參賽。
類似的計劃在互聯網公司中就曾經出現過,不管是新貴Facebook還是老牌微軟,都曾推出過錯誤賞金計劃,在一個大型系統上線之前邀請黑客進行內測,避免正式發布后漏洞百出。前不久,Facebook就曾透露,已通過“捉蟲”計劃給幫助發現漏洞的黑客們總共發放了400多萬美元的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