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聯合國信息安全問題政府專家組召開會議,并向聯合國秘書長提交報告。專家組包括中國、俄羅斯、美國、英國、法國、日本、巴西、韓國等20個國家的代表。各國首次同意約束自身在網絡空間中的活動,具體包括不能利用網絡攻擊他國核電站、銀行、交通、供水系統等重要基礎設施,以及不能在IT產品中植入“后門程序”等。
上述共識是向制定網絡安全行為準則方向邁出的重要一步。取得這一進展并非易事——占據網絡技術絕對優勢的美國,一度對行為準則持抗拒態度。
促使美發生改變的根本原因,是信息和網絡安全問題逐漸凸顯,成為非傳統安全領域的重要問題之一。網絡黑客行為日益猖獗,網絡攻擊造成的傷害防不勝防。將信息通信技術用于恐怖主義的可能性也不能排除。美無法憑借一己之力處理這些問題,必須選擇多邊合作之路。
眾所周知,此前美國的一些做法確實犯了眾怒。近年來,美國大肆進行監聽監控活動的消息屢屢曝出,保護信息安全和隱私成為其他國家普遍需要應對的復雜挑戰。美國等國加大對網絡戰投入,網絡軍備競賽風險上升,網絡呈現出軍事化趨勢。
近期提交的專家組報告只是原則性的共識,基于各國“自愿”,缺乏剛性約束力。走出“下一步”,最終達成網絡國際行為準則才是解決問題之道。
網絡行為準則涉及各方利益,因此,聯合國在網絡空間秩序建設上發揮主導作用是必然選擇。其實早在2011年9月,中國、俄羅斯、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等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就聯名致函聯合國秘書長,要求將由上述國家共同起草的《信息安全國際行為準則》作為第66屆聯大正式文件散發。2015年1月,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綜合國際社會意見和形勢發展,更新了上述草案,作為聯大正式文件散發。新版《準則》強化了互聯網治理、彌合數字鴻溝、能力建設的內容,新增了網絡領域建立信任措施。
在規則制定過程中,需要講究方式。準則制定必須通過協商實現,不能把個別國家的標準當做“國際標準”、把個別國家的規則當做“國際規則”,而是要各國共同制定普遍接受的國際規則。
在中國看來,確保網絡安全需要遵循兩大原則。其一,要維護網絡空間主權。互聯網發展不能有違以《聯合國憲章》為基礎的國際法和國際關系基本準則,國家主權原則在網絡空間同樣適用。國家對其領土內的信息通信基礎設施和信息通信活動擁有管轄權。各國政府有權制定符合本國國情的互聯網公共政策。任何國家不得利用網絡干涉他國內政、損害他國利益。其二,應和平利用網絡空間。互聯網事關安全和國計民生。信息和通信技術應完全用于促進人民福祉。各國須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礎上,共同構建和平、安全、開放、合作的網絡空間。
中國的立場具有公正性,符合各方共同利益,有助于盡早出臺信息和網絡空間行為的國際準則和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