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新華國際”報道,對于互聯網“權力的游戲”,美國一向入戲很深。 “克里稱其電郵可能遭中俄偷窺”,“美政府決定對就網絡襲擊報復中國”,翻開這一陣的美國報紙,美國就網絡問題“拉黑”別國的報道隨處可見。
戲入高潮,美國似乎即將因“苦情戲”而獲最佳表演獎。然而“拉黑”之音剛落,美電信巨頭“美國電話電報公司”就被曝助政府搞監控。“苦情戲”穿幫,成了搞笑劇,其尷尬程度也是不忍直視。
美國國務卿克里去年7月訪問印度,一抵達就因網絡竊聽事件,被印度外長“嗆聲”,處境尷尬。
據《紐約時報》援引由逃亡的前美國國家安全局合同人員斯諾登新公開的文件報道,美國最大的電訊公司之一美國電話電報公司(AT&T),不僅讓國安局得以經由其網絡訪問數以十億計封電子郵件,還在國安局監聽聯合國總部在線通訊方面提供了頗為關鍵的技術支持。
這當然不是第一次戲入高潮時的穿幫。兩年多前,仍然是美國,對別國網絡管理橫加指責,甚至捏造網絡黑客,制造事端,為自己的網絡擴軍造勢,結果由斯諾登引爆的“棱鏡門”事件,讓世人“大開眼界”,美國竊聽巴西、法國、德國政要,釀成多起外交風波。引得一些美國企業紛紛急于撇清和美國政府關系。
那么,斯諾登事件后,為何美國仍不“收手”,近來拉黑的本事反而變本加厲?
其實,這正是其迷戀網絡霸權,急于重奪話語權的寫照。這樣做的好處有四:一,轉移對美國網絡竊聽等污點的視線;二,制造新的新聞點,從而對別國施壓,把控話語權和主動權;三,拿“外國黑客”說事,個別政客和黨派可以增加政治資本,情報機構和軍方可以獲得新的授權或預算,相關承包商可以獲得各類訂單——這猶如一個完整的“產業鏈”;四,釋放國內因中國等國家興起產生的焦慮情緒,而拉黑別人,正好迎合這種焦慮氣氛。
因此,扮演網絡“苦主”,里面是有“甜頭”的。只不過,用力過猛時常捉襟見肘。全球各國網絡技術的發展,使美國不可能在網絡方面總是為所欲為,有關的揭露未來也會越來越多,美國將發現自己越發力不從心。它越是努力扮演“苦主”,各類穿幫事件越是有可能給它“添堵”。
其一,斯諾登不時的爆料,總是讓美國措手不及;
其二,各國網路技術迅猛發展,使得追蹤技術有長足發展,包括美國機構在內的越來越多機構都有數據表明,源自美國的網絡攻擊和竊聽恰恰是最頻繁的,一些機構還定期發布報告;
其三,美國國內不同和不滿的聲音越來越多,就連2月奧巴馬舉辦的美國網絡安全峰會,谷歌、雅虎、臉譜的CEO竟然系數缺席,凸顯了白宮和硅谷在隱私問題上的矛盾:企業不愿完全和美政府捆綁;
其四,各國經過“棱鏡門”事件,對美國冠冕堂皇的說辭感到疲勞,而對美國的竊聽警覺性提高,德國政府日前甚至放棄了同美國企業韋里孫公司的電信合同,一些國家甚至希望網絡上另起爐灶。
畢竟,明明是唯一制定網絡進攻戰略的國家,明明是公認的黑客大本營,美國卻將自己描繪成“黑客事件”的受害者。如果你天真地以為它“動機善良”,它恰恰來者不善,如果你輕信它“無辜無助”,它恰恰不擇手段。長此以往,觀眾觀感太差,時常出戲也就難怪。
老生常談地黑客威脅論,已經引發其他國家反感,一成不變的賊喊捉賊游戲,已成為“技術含量”不高的劣質宣傳。美國此類的“穿幫”戲,今后還是少演為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