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媒體在中國“八一建軍節”前夕撰文援引白宮消息稱,美方已經決定對華實施網絡報復,以懲罰“竊取2000萬美國政府雇員信息”的黑客行為。文章中指出,奧巴馬政府已經要求下屬拿出一套報復方案,并研究了對中國實施經濟制裁的可能性。
美國《紐約時報》報道稱,在一系列機密會議上,有官員提出,外交抗議、或者驅逐已知的在美國的中國特工、竊取可能對中國政府有價值的信息并或公之于眾,甚至更嚴厲的行動,但也有官員擔心,這種“報復”會加劇中美之間的黑客沖突。
報道指出,目前并不清楚美國是否會真的采取“報復行動”,或在什么時候采取什么形式的“報復”。美國政府甚至至今都沒有公開將黑客的源頭指向任何特定國家,但參與或了解調查的官員,甚至美國國家情報總監克拉珀(James Clapper)都向媒體表示,中國有“頭號嫌疑”,或者認定是中國政府支持的黑客所為。下個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即將訪美,與美國總統奧巴馬會談。
盡管美方對此還未對此消息進行正式回應,但該消息一出瞬間在國際上激起千層浪,中美網聯網之爭再次被推上風口浪尖。但與之前中美“網絡爭執”不同,這次事件在復旦大學網絡空間治理研究所中心副主任沈逸看來“十分嚴重”。他在接受《中國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美國此次從“指責”升級為“威脅”或預示中美網絡戰爭一觸即發。
從美國媒體表述來看,此次事件已經確定的可供選擇的行動方案涵蓋最溫和的外交抗議,到更復雜的行動,包括攻破中國的防火墻。沈逸告訴記者,考慮到保密和觀感,可以推定,美方沒有公布的選項中應該還包括對比長城防火墻更加重要的關鍵基礎設施的網絡攻擊。
“但可以預測的是,美方目前也在糾結,糾結于中國的回應以及與中方的利益關系。如果最終真的實施了這些‘更復雜的行動’,中方不可避免也會被迫采取報復行動,最終將在網絡空間引發一場持續升級的黑客行動。甚至,更直白地說,中美面臨在網絡空間發生一場‘朝鮮戰爭’那樣的局部沖突的巨大風險。”沈逸說。
在沈逸看來,雙方坐下來認真去解決網絡安全問題比多次“糾纏”、“爭執”、“威脅”要有效得多,否則美國單方面的施壓將導致嚴重的誤判。“美國始終希望復制冷戰時期與蘇聯,以及冷戰后與俄羅斯就軍備制裁、核裁軍等問題展開的對話經驗,用某種壓力環境,迫使中國被動進入談判,并在美國全面主導議題設置的情況下接受談判取得的成果。”沈逸說。他建議中方應該主動出擊,不能被美方的節奏所牽制,在提升自身網絡安全建設的同時,也要提出自身有理有據的說法。
盡管此次中美網絡安全事件已經到了“一觸即發”的時刻,但沈逸表示從另一方面來看,這對中方也是一件好事,可以倒逼中方更好、更快、更有效地推進國家安全戰略的出臺。
中國信息安全研究院副院長左曉棟在接受《中國日報》記者采訪時也表示,本次中美之間網絡安全事件的升級對中方來講是一個嚴重的、危險的信號,敦促我們在發聲的同時,更要加強國外攻擊追蹤、溯源、應急等基礎設施能力的建設,切這種“加強”是十分迫切的。
左曉棟說,美國這種“威脅”無益于事件的解決。“美方一直不提供關于該事件的任何信息,沒有證據就讓中方自查,這也是十分不負責任的。另外,中美雙方有溝通渠道,而美方的忽略,也會惡化該事件,使中美陷入網絡安全的‘冷戰’。”
他強調,網絡安全事件向來是十分復雜的,來自中國的攻擊并不意味著攻擊者就是中國人,而且中國也是世界上遭受網絡攻擊最嚴重的國家之一,飽嘗被攻擊之苦。據統計,每月中方有一萬多個網站被篡改,80%的政府網站受到過網絡攻擊。數據顯示,僅2014年3月19日至5月18日,2077個位于美國的木馬或僵尸網絡控制服務器直接控制了中國境內約118萬臺主機。
此次事件后,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網絡空間戰略研究中心主任秦安也在《環球時報》上撰寫文章表示,美國人的咋呼給中方提了醒,在網絡安全這一塊,我們必須加強戒備。他指出,新的《國家安全法》明確維護國家網絡空間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相信正在公開討論的《網絡安全法》將有助于最終形成建設網絡國防力量的長效機制。而所謂美國“報復”的一個結果,將是加速催生一支強大的中國網軍,進而發展成為維護世界網絡空間和平與發展的中流砥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