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監聽劇發酵,主角是美國的死敵普京”,德國全球新聞網19日稱,英國媒體爆料,美國早在20年前就開始監聽俄羅斯總統普京。這一消息立刻被俄新社、“今日俄羅斯”電視臺等主流俄羅斯媒體轉載,并用普京新聞秘書佩斯科夫日前的話回應說,“不新鮮!”
英國《泰晤士報》18日稱,美國中央情報局(CIA)前莫斯科站負責人帕爾默上世紀90年代遞交美國國會的一份報告提及監聽普京的情況,當時普京只是圣彼得堡副市長。多年來美國在俄羅斯的情報人員一直在搜集有關普京個人財富等方面的情報。報道稱,盡管從克林頓時期開始,美國試圖重新調整與俄羅斯的關系,監聽內容未被高層重視,但美國情報人員20多年來從未放松對普京的監聽。
“普京其實早已是主角”,德國《焦點》周刊稱,一周前,美國國家安全局被曝光竊聽與普京交往密切、已卸任多年的德國前總理施羅德。監聽的重要內容之一便是施羅德與普京的通訊。現在是否還在監聽,仍是一個謎。俄新網稱,美國對施羅德的監視活動至少保持到2006年之后,當年施羅德成為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北溪”天然氣管道建設項目監事會主席。俄羅斯衛星網19日報道稱,對克里姆林宮來說,媒體爆出的有關美國情報部門監聽他國領導人,以獲得有關普京的情報的消息并不是什么新鮮事。普京新聞秘書佩斯科夫說,“這是眾所周知的事情”。
俄新網19日稱,俄羅斯政治家彼奧特科夫斯基認為,美國監聽普京,確實一點也不意外。美國對普京的興趣遠超其他國家領導人。美國對盟友都長期監聽,怎么會避開普京?“今日俄羅斯”電視臺稱,“9·11”事件后,美國的主要目標是反恐,降低了對俄羅斯興趣。但現在,美國情報人員很難竊聽到俄羅斯領導人的情報。雖然普京財產情況是重點竊聽的內容,但美國一直未摸清具體情況。
竊聽普京有多難?“馬其頓在線”網站稱,美國中情局和國家安全局基本無法監聽普京。去年,俄羅斯開始在克里米亞的行動,而美國情報機構卻發現,他們最為集中監聽的頻率—普京及其軍事機構的數據卻是空白一片。
彭博社稱,美國眾議院情報委員會主席羅格斯曾坦率地承認,美國情報機構無法“侵入普京大腦”,部分原因在于普京朋友圈一直在收縮,內部圈子很小。“馬其頓在線”稱,普京的通訊習慣使他很難被外國間諜竊聽。與德國總理默克爾不同,普京不愛發短信、不用手機、沒有社交網頁、每天從俄羅斯情報機構處獲取新聞。
俄羅斯安全服務研究專家安德雷·索爾達托夫說,克里姆林宮花大量精力和資源,保護普京與外界的通話安全。2009年,美英情報機構曾試圖在倫敦舉行的G20峰會上監聽時任俄羅斯總統梅德韋杰夫。斯諾登向英國《衛報》提供的文件顯示,美英竊聽了電話,但無法對其進行解密。索爾達托夫說:“俄特工機構或許不是最偉大的,但保護少數幾個人的數據,他們能應付得過來。”
“焦點新聞外的俄羅斯”網站稱,事實上,冷戰結束后,俄美相互間的“間諜游戲”從未停止。幾十年來,美俄幾乎每隔一段時間就會互相揭發對方的間諜行為。今年年初,美國宣布在紐約破獲俄羅斯間諜網;兩年前,俄羅斯宣布抓獲一名企圖策反俄情報人員的美中央情報局特工……這已成為兩國關系中的“常見行為”。一些資深特工和外交官道出了其中的原因:美俄在持續多年的爭霸中形成規模超大的情報隊伍,習慣于在相互比拼和恫嚇中找存在感。在那些對“政治游戲”抱懷疑態度的兩國安全高官眼中,沒有任何改革和變遷能改變美俄敵對的“基本性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