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一级在线观看,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亚洲,免费一级欧美大片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安全行業動態 → 正文

“白帽子”黑客張瑞冬:互聯網用戶安全意識薄弱是最大風險

責任編輯:editor004 作者:丁舟洋 |來源:企業網D1Net  2015-06-26 11:14:34 本文摘自:每日經濟新聞

在信息安全領域中,所有研究智取計算機安全系統的人員統稱黑客。但在黑客的世界里,又有“正”與“邪”兩個陣營,分別是以破壞網絡安全來獲取個人利益的“黑帽子”和維護網絡安全的“白帽子”。

22歲的張瑞冬創建的“白帽子”團隊,長期居漏洞查找排行榜首位。一次次漏洞曝光,奠定了張瑞冬團隊在圈內的“牛人”地位。

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在成都專訪了這名年輕的黑客。在張瑞冬看來,“白帽子”們最大的優勢,就是通過模擬惡意黑客的攻擊方法,監測網絡系統的實際安全性,提前發現漏洞或缺陷,并進行必要的修補。

自學成才的“白帽子”

NBD:能談談您的“白帽子”成長史嗎?

張瑞冬:我可能不是鉆研程序和代碼的“黑客男”,玩的更多是邏輯性的東西。13歲去銀行取錢時,我發現ATM機的程序有一個邏輯漏洞,可以讓人取錢以后銀行卡的余額不改變。

比如,取1000元,我拿走其中9張留1張,90秒以后系統會顯示超時并把這一張收回去,但系統在收回去的過程中是沒有做點鈔機制的,顯示的余額沒有減少。這就是典型的業務邏輯漏洞,后來我幫助銀行解決了這個問題。

NBD:“白帽子”們往往非常年輕,而且大多都不是學計算機的,您怎么理解這一現象?

張瑞冬:的確如此,以我們團隊為例,10多個人中,只有兩人有大學以上學歷,一個是生物學博士,一個是物理碩士。其余人基本是初中、高中學歷,我自己只有初中文憑。據我了解,BAT的安全部門中有一半的技術人員都沒有大學文憑。

我們這群人大多從小就對電腦網絡感興趣,通過閱讀相關書籍和大量的實踐與思考自學成才。高校里的網絡安全培養方式理論性太強,而且往往是正向思維,缺乏用攻擊思維來防守的實踐課程。

NBD:您怎樣理解黑客從事網絡安全的特點?

張瑞冬:傳統的安全產品,是用防御類設備對抗攻擊設備,但畢竟設備的匹配規則是死的,攻擊者可以繞過設備。所以,傳統的設備已經攔不住攻擊者。

我們這群“白帽子”黑客非常熟悉“黑帽子”的行為,可以完全模擬“黑帽子”的行為,找到脆弱點,然后提出一套完整的修補建議,漏洞修補后再測試。

用戶安全意識差

NBD:人們一提到黑客就會聯想到網絡破壞,這種誤解會對網絡安全人才隊伍的發展產生不利影響嗎?

張瑞冬:公眾對黑客的理解確實有些誤解,黑客本身不是一個負面形象。在我看來,黑客就是對技術的極致追求,發現問題、質疑權威、充滿好奇。我喜歡鉆研邏輯問題,想刨根問底研究系統中有沒有邏輯漏洞,這就是黑客思維。黑客這個稱號是對技術的極大肯定,我非常樂意別人叫我黑客。

事實上,黑客群體中的網絡安全高手輩出,高校里的培養方式實用性不夠強。我們團隊曾做過幾次實踐類型的安全培訓,白天在烏云網上找一些漏洞案例來講解,晚上帶大家實戰。但這些實戰也不是真正去黑別人,我們寫一套系統,導師帶著學員學習攻擊手段。

不過,后來這個課程被叫停了,理由是涉及“黑客教程”。所以,這是一個悖論,一方面國家的網絡安全行業缺乏“白帽子”人才;另一方面黑客的社會身份又很尷尬。

NBD:我國接入互聯網逾20年,網絡安全與互聯網發展的程度似乎并不匹配,您認為網絡安全行業最薄弱的環節是什么?

張瑞冬:我認為最薄弱的環節還是用戶安全意識太薄弱。我們經常處理一些應急事故,發現真正高難度入侵行為是很少的,導致事故頻發的原因是,用戶密碼設置太簡單或者是操作失誤。

我曾幫一家上市公司做網站安全測試,他們的系統很安全,測了半天也沒有找到問題。后來我發現該公司有內部交流的QQ群,點擊加入,立馬就把我放進去了。進去后,我發現群共享里有個文件夾,文件夾的名字叫公司各種系統密碼。就這樣簡單,我輕易獲得該公司系統密碼。這是很普遍的問題,互聯網用戶的安全意識薄弱,對安全的管控能力比較差。

張瑞冬:我認為最薄弱的環節還是用戶安全意識太薄弱。這是很普遍的問題,互聯網用戶的安全意識薄弱,對安全的管控能力比較差。

關鍵字:白帽子張瑞冬黑客教程

本文摘自:每日經濟新聞

x “白帽子”黑客張瑞冬:互聯網用戶安全意識薄弱是最大風險 掃一掃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當前位置:安全行業動態 → 正文

“白帽子”黑客張瑞冬:互聯網用戶安全意識薄弱是最大風險

責任編輯:editor004 作者:丁舟洋 |來源:企業網D1Net  2015-06-26 11:14:34 本文摘自:每日經濟新聞

在信息安全領域中,所有研究智取計算機安全系統的人員統稱黑客。但在黑客的世界里,又有“正”與“邪”兩個陣營,分別是以破壞網絡安全來獲取個人利益的“黑帽子”和維護網絡安全的“白帽子”。

22歲的張瑞冬創建的“白帽子”團隊,長期居漏洞查找排行榜首位。一次次漏洞曝光,奠定了張瑞冬團隊在圈內的“牛人”地位。

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在成都專訪了這名年輕的黑客。在張瑞冬看來,“白帽子”們最大的優勢,就是通過模擬惡意黑客的攻擊方法,監測網絡系統的實際安全性,提前發現漏洞或缺陷,并進行必要的修補。

自學成才的“白帽子”

NBD:能談談您的“白帽子”成長史嗎?

張瑞冬:我可能不是鉆研程序和代碼的“黑客男”,玩的更多是邏輯性的東西。13歲去銀行取錢時,我發現ATM機的程序有一個邏輯漏洞,可以讓人取錢以后銀行卡的余額不改變。

比如,取1000元,我拿走其中9張留1張,90秒以后系統會顯示超時并把這一張收回去,但系統在收回去的過程中是沒有做點鈔機制的,顯示的余額沒有減少。這就是典型的業務邏輯漏洞,后來我幫助銀行解決了這個問題。

NBD:“白帽子”們往往非常年輕,而且大多都不是學計算機的,您怎么理解這一現象?

張瑞冬:的確如此,以我們團隊為例,10多個人中,只有兩人有大學以上學歷,一個是生物學博士,一個是物理碩士。其余人基本是初中、高中學歷,我自己只有初中文憑。據我了解,BAT的安全部門中有一半的技術人員都沒有大學文憑。

我們這群人大多從小就對電腦網絡感興趣,通過閱讀相關書籍和大量的實踐與思考自學成才。高校里的網絡安全培養方式理論性太強,而且往往是正向思維,缺乏用攻擊思維來防守的實踐課程。

NBD:您怎樣理解黑客從事網絡安全的特點?

張瑞冬:傳統的安全產品,是用防御類設備對抗攻擊設備,但畢竟設備的匹配規則是死的,攻擊者可以繞過設備。所以,傳統的設備已經攔不住攻擊者。

我們這群“白帽子”黑客非常熟悉“黑帽子”的行為,可以完全模擬“黑帽子”的行為,找到脆弱點,然后提出一套完整的修補建議,漏洞修補后再測試。

用戶安全意識差

NBD:人們一提到黑客就會聯想到網絡破壞,這種誤解會對網絡安全人才隊伍的發展產生不利影響嗎?

張瑞冬:公眾對黑客的理解確實有些誤解,黑客本身不是一個負面形象。在我看來,黑客就是對技術的極致追求,發現問題、質疑權威、充滿好奇。我喜歡鉆研邏輯問題,想刨根問底研究系統中有沒有邏輯漏洞,這就是黑客思維。黑客這個稱號是對技術的極大肯定,我非常樂意別人叫我黑客。

事實上,黑客群體中的網絡安全高手輩出,高校里的培養方式實用性不夠強。我們團隊曾做過幾次實踐類型的安全培訓,白天在烏云網上找一些漏洞案例來講解,晚上帶大家實戰。但這些實戰也不是真正去黑別人,我們寫一套系統,導師帶著學員學習攻擊手段。

不過,后來這個課程被叫停了,理由是涉及“黑客教程”。所以,這是一個悖論,一方面國家的網絡安全行業缺乏“白帽子”人才;另一方面黑客的社會身份又很尷尬。

NBD:我國接入互聯網逾20年,網絡安全與互聯網發展的程度似乎并不匹配,您認為網絡安全行業最薄弱的環節是什么?

張瑞冬:我認為最薄弱的環節還是用戶安全意識太薄弱。我們經常處理一些應急事故,發現真正高難度入侵行為是很少的,導致事故頻發的原因是,用戶密碼設置太簡單或者是操作失誤。

我曾幫一家上市公司做網站安全測試,他們的系統很安全,測了半天也沒有找到問題。后來我發現該公司有內部交流的QQ群,點擊加入,立馬就把我放進去了。進去后,我發現群共享里有個文件夾,文件夾的名字叫公司各種系統密碼。就這樣簡單,我輕易獲得該公司系統密碼。這是很普遍的問題,互聯網用戶的安全意識薄弱,對安全的管控能力比較差。

張瑞冬:我認為最薄弱的環節還是用戶安全意識太薄弱。這是很普遍的問題,互聯網用戶的安全意識薄弱,對安全的管控能力比較差。

關鍵字:白帽子張瑞冬黑客教程

本文摘自:每日經濟新聞

電子周刊
回到頂部

關于我們聯系我們版權聲明隱私條款廣告服務友情鏈接投稿中心招賢納士

企業網版權所有 ©2010-2024 京ICP備09108050號-6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9343號

^
  • <menuitem id="jw4sk"></menuitem>

    1. <form id="jw4sk"><tbody id="jw4sk"><dfn id="jw4sk"></dfn></tbody></form>
      主站蜘蛛池模板: 土默特左旗| 河源市| 郓城县| 波密县| 通城县| 天峻县| 锦州市| 中江县| 高邑县| 石景山区| 大埔区| 泽库县| 绥阳县| 安溪县| 阿克陶县| 通江县| 义乌市| 高雄县| 霞浦县| 英超| 达州市| 忻州市| 无棣县| 兴安县| 青铜峡市| 浦城县| 松溪县| 建德市| 澄迈县| 阿克苏市| 沙河市| 乌兰县| 安顺市| 茂名市| 正蓝旗| 三原县| 汤原县| 祁东县| 会理县| 峨山| 山西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