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規范網絡安全漏洞的信息披露和處置工作,在工業和信息化部的指導下,中國互聯網協會網絡與信息安全工作委員會組織有關單位起草了《中國互聯網協會漏洞信息披露和處置自律公約》(以下簡稱《公約》),并于近日組織了多家民間漏洞平臺、重要行業部門、基礎電信企業、軟硬件廠商、網絡安全企業與國家計算機網絡應急技術處理協調中心等32家單位在北京舉行了簽約儀式。工業和信息化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水利部、銀監會、證監會和國家能源局等有關單位也出席了本次簽約儀式。
隨著互聯網的迅速發展和普及,網絡安全事件日益增多,其中信息系統存在高危漏洞已經成為誘發網絡安全事件的重要因素。根據國家信息安全漏洞共享平臺(CNVD)收錄的情況,近三年來新增通用軟硬件漏洞的數量年均增長20%左右,漏洞數量呈現快速增長趨勢。關鍵基礎設施和重要信息系統存在漏洞會帶來極大的安全隱患,一旦被黑客利用,不僅可能威脅到網絡數據和用戶個人信息的安全,甚至可能會危害整個信息系統的安全運行。
近年來,國內民間漏洞平臺開始出現并迅速發展,對于調動社會力量發現漏洞隱患,及時提醒和督促漏洞所屬單位修補漏洞、防范風險、避免漏洞信息地下擴散等具有積極的意義。為充分發揮這些漏洞平臺的作用,工業和信息化部指導國家互聯網應急中心(CNCERT)與烏云、補天、漏洞盒子等民間漏洞平臺建立了工作聯系,重點處置涉及黨政機關、重要行業單位的漏洞信息。
近三年,CNCERT從各漏洞平臺上接收和處置的涉及黨政機關、重要行業單位漏洞信息超過1.3萬起,及時協助相關單位排除了安全隱患。但民間漏洞平臺在發揮積極作用的同時,在漏洞披露方面也帶來一些問題,披露漏洞之前未及時通知涉事單位、披露信息過于詳細易被黑客組織利用、漏洞信息描述不準確或漏洞披露信息夸大造成社會恐慌等等,對漏洞信息的披露亟待進一步規范。另外,對漏洞的處置也有待各方共同努力,提高應急響應和處置效率,降低漏洞對黨政機關、行業單位和用戶造成的威脅和經濟損失。
據了解,本次《公約》的簽訂是我國首次以行業自律的方式規范漏洞信息的接收、處置和發布工作。《公約》規定了CNCERT、漏洞報告平臺以及軟硬件生產廠商、信息系統管理方在漏洞披露和處置方面的責任和自律條款,提出漏洞信息披露的“客觀、適時、適度”三原則,并要求各方加強協同配合,積極做好漏洞的驗證、評估、修復和用戶的主動響應工作。《公約》強調要遵守國家政策法規和政府主管部門規定,重點做好涉及政府和重要信息系統部門的漏洞披露和處置工作,同時也要積極保障用戶的漏洞知情權和安全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