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hfnxjk.com/statics/images/logo.png)
3月30日下午,國內著名的漏洞報告平臺“烏云”曝光了比亞迪智能汽車的一個嚴重漏洞。
通過這個安全漏洞,黑客可以編寫程序獲取任意車主的信息(姓名、車牌號、車架號、身份證號、第二聯系人姓名、手機號等)和控制密碼,獲取車輛控制權以及車主隱私。目前廠商正在緊急處理。
最近一段時間,智能汽車,無人駕駛汽車的新聞不斷,互聯網+的概念更是被媒體熱炒,而在喧囂背后,安全問題卻沒有被高度重視,如今比亞迪的漏洞給業界敲響了警鐘。
漏洞的嚴重性
這些年來,比亞迪憑借多年電子代工的優勢,在汽車電子方面頗有造詣。在大多數中國汽車廠商還沒有車聯網概念的時候,比亞迪早早得把電子設備,互聯網與汽車結合了起來。
比亞迪的車主在比亞迪云服務的幫助下,通過手機APP來控制汽車,包括解鎖、上鎖、發動汽車、開啟空調和開啟后備箱……
輔助駕駛方面,比亞迪很早就有了自動泊車、盲區提醒這些功能,在入門級別的速銳上,比亞迪甚至都實現了遙控駕駛。
早在蘋果之前幾年,比亞迪就把車鑰匙集成到了手表之中,單純從電子化程度看,比亞迪的水平是很高的。
然而,電子化智能化水平越高,安全隱患就越大,因為比亞迪汽車是實時聯網的,這就意味著黑客們可以隨時對其進行攻擊。而高度電子化意味著黑客一旦攻擊完成,就取得了汽車的絕對控制權,這是很可怕的。
普通汽車不聯網,要攻擊請撬開車門,連接行車電腦。而接入互聯網的汽車像PC一樣可以被隨時攻擊。
普通汽車采用機械控制,黑客再厲害,不過是車機中控臺的控制權,能給車主播放個音樂,開個空調。而高度智能化的汽車發動機、變速箱、甚至方向盤都可以被控制,這意味著黑客可以制造交通事故,甚至遠程偷車。
比亞迪目前的汽車智能水平還在初級階段,如果是谷歌無人駕駛汽車被入侵,那制造恐怖襲擊也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互聯網+”隱藏的危險
現在我們在強調“互聯網+”的概念,把互聯網與傳統行業的結合起來。智能汽車算是互聯網IT與傳統汽車產業的結合。
這種結合能改變很多行業,帶來革命性的變化和巨大的效益。但是,通過這次安全漏洞事件,我們也看到了“互聯網+”背后巨大的風險。
互聯網+傳統行業,在帶來效益的同時,也把互聯網的風險帶進了傳統行業。
本來黑客們寫個木馬引導下流量,盜個QQ號,游戲賬號不會有太大傷害。而到了互聯網+的時代,互聯網結合到哪里,黑客就能侵入到哪里。
結合到汽車,黑客們就可以變盜QQ號為盜車,甚至制造交通事故乃至恐怖襲擊;
結合到醫療,黑客們就可以干擾正常的醫療數據,導致人身傷害;
結合到工業生產,黑客們就可以干擾正常的產品生產,制造殘次品,甚至打擊某個行業某個國家。
而其他行業對于風險的防范,入侵與反入侵遠沒有互聯網行業這么豐富的經驗和對策,這是非常危險的。
未來的恐怖分子不需要去劫機,他只要通過互聯網連接上飛機的自動駕駛系統就可以索要贖金了。
互聯網+,安全意識也要互聯網化
這次安全漏洞事件是一個警告,傳統行業在結合互聯網的時候必須建立起足夠強大的防火墻,在必要的時候可以放棄智能化。
在互聯網興起的年代,政府機關為了防范泄密,采用了物理隔離的辦法,內外網隔離,電腦上兩塊硬盤,連接內外網時候做切換,硬盤斷電。
黑客本領再大,也得肉身入侵到辦公室,拆開機箱才能下手。
這類辦法同樣適用于其他行業,以智能汽車為例,為什么智能汽車非要連接互聯網?要用遠程控制功能,可以讓用戶像撥打電話一樣給汽車撥號嘛,輸入密碼成功或者指紋識別、語音識別成功再開啟車聯網,實現各種高級功能。
黑客不知道車的手機號,物理斷網。黑客有天大的本事也沒用,安全自然也就有了。
這次汽車入侵事件是一次紅色警戒,所有要結合互聯網的行業都要警惕,預先做好防范措施。如果麻木不仁,很快我們就會付出沉重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