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勢下,如何做好信息安全技術的創新和產業化發展?日前,第九屆政府/行業信息化安全年會在北京召開,其以“新技術·新應用·新安全”為主題,邀請信息安全主管部門、行業信息化建設相關負責人、權威專家學者等,就以上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中國工程院院士沈昌祥分析了XP停止服務帶來的風險與契機,指出要大力發展自主操作系統,走自主創新的可信計算發展之路。
可信的計算是什么?是一種計算模式,在計算運算的同時進行安全防護,使得計算結果總是與預期一樣的,全程可測可控,不被干擾。也可以理解為,云和防御并行的雙重體系結構,左邊是原來PC(個人計算機)的結構,右邊是主動防御的免疫結構。
沈昌祥在今年9月舉行的2014中國互聯網安全大會上就曾表示,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靠防火墻、殺毒軟件是不行的。更好的辦法是做到體系結構、操作行為、資源配置、數據存儲、策略管理都可信,構成可信的體系架構。這樣做的效果是,攻擊者進不去,非授權者拿不到重要的信息,也看不懂要竊取的保密信息,系統和信息篡改不了,系統工作“癱”不成。
中央網信辦技術局杜躍進教授指出,網絡安全空間對抗正在不斷演變,網絡安全正在改變世界的規則,應強調實戰,在競評演練中發現新問題、獲得新方法、挖掘新人才、驗證真效果。
中國科學院信息工程研究所林東岱教授則倡議以“科學”的角度研究信息安全,指出了信息安全科學的五個困難問題,即構件的組合方法與擴展方式、基于策略的安全協作方法、安全性度量方法及預測模型、信息系統的彈性架構設計方法、參與人行為的理解與建模,有待于發展出一套基礎原理與方法,在安全系統的設計和實現方面,給人們以指導與幫助,而不受制于信息安全這種總在變化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