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手機信息安全引發全民關注,相關部門也正在緊跟時代步伐,對手機安全做出相應部署。據央視報道,工信部正在計劃建立手機軟件的“可追溯體系”,工信部電信研究院正在研究應用軟件的第三方認證簽名,有了這個簽名后,用戶安裝一款軟件,就可以知道這款軟件的開發者是誰,如果軟件出了問題,立刻可以找到它的開發者,這將震懾惡意軟件的制作者。
相較于功能手機,智能手機擁有更多功能延伸,看電影、玩游戲、聽音樂……各種手機應用層出不窮。可人們在享受手機帶來的便利的同時,受到的安全威脅亦更加嚴峻。網秦近日發布《2014年上半年網秦全球手機安全報告》顯示,2014年上半年網秦共查殺到手機惡意軟件85970款,同比增長68.3%;感染智能手機共計3754萬部,同比增長78.6%。該報告數據表明,全球智能手機病毒主要通過第三方應用商店、手機論壇和二維碼等途徑傳播。另據百度手機衛士發布的《2014上半年移動安全報告》顯示,截至2014年6月,累計發現的病毒軟件數量超過180萬,其中惡意扣費類軟件占比72%,總數超過129萬。
手機惡意軟件非常猖獗且愈演愈烈,不僅在數量上與日俱增,在種類方面也不斷地翻新花樣。惡意扣費、偷跑流量、竊隱私等行為,嚴重威脅用戶隱私信息與手機財產安全。目前信息安全防護已經提升至國家高度,針對日益加劇的手機安全問題,首先要靠先進的技術,先進技術是手機信息安全的根本保證,這需要通過創新和技術積累來提高移動互聯網和移動智能終端安全防護能力。除先進的技術支撐外,相應的安全機制、嚴格的安全管理、法律約束和安全教育對于信息安全防護也非常必要。工信部推動建立移動應用程序第三方數字簽名認證機制,有望加強移動應用程序源頭管理,從源頭上對惡意軟件進行打擊。
不過,面對當前的嚴峻形勢,單打獨斗恐怕不是長久之策,工信部推廣手機軟件的“可追溯體系”也需要手機廠商和互聯網企業的通力配合。我國手機安全防護戰略仍然是一個長遠而艱巨的過程,只有各方形成合力,才能成為有力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