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技術是一把雙刃劍,相信沒有人會否認這個道理,科學技術的發展,帶來翻天覆地變化的同時,也帶來很多問題。
比如,社交網站在帶給人們便利、解決用戶需求的同時,也帶來用戶信息泄露、個人隱私“公之于眾”的隱患;互聯網在使地球越來越小、交流越來越容易的同時,也使面對面的交流變得越來越奢侈。
而手機,這個在十幾年的時間中越來越小、越來越輕盈的物件,也深刻地改變了我們的生活。這個以前只能打電話、發短信的東西,突然間成了一部強大無比的終端,一切日常事務都可以在上面完成:社交溝通、上網、購物、出行、閱讀、拍照,甚至是健身、科研……
雙刃劍的刀鋒指向“不便利”的時候,就會成為解決問題的利器;指向“信息安全”的時候,就會成為人們的隱憂。如果說“棱鏡門”事件暴露的是國家事務上的“隱私”問題,那么手機一旦出現隱私泄露問題,指向的就不只是作為集合概念的抽象國家,而且指向我們每一個人。
今天的手機,帶來了某種程度上的“異化”——一方面,它讓我們10分鐘不動手機就渾身不自在;另一方面,爆出“隱私門”的手機廠商,又像“上帝”一樣知曉一切,讀取我們的數據,獲知我們的信息,在實現“精準推送”、“精準營銷”的同時,也在技術上有了實現“精準監控”的可能。
個人不安全,可能帶來國家的不安全。因此有學者呼吁,國家公職人員應該禁用有安全隱患的手機,一些敏銳的商家也看到了“加密手機”在國內的廣闊前景。
但同時,這也折射出國內手機的痛處——經歷了漫長的“代工年代”,我們的核心技術依然受制于人。沒有芯片技術的廠家,受制于國際品牌的供貨量和供貨期,往往在市場上失去先機;有芯片技術的廠家,也受制于生產量和制造工藝,依然需要“仰人鼻息”。一方面是國際品牌存在的安全隱患,一方面是國產手機的替代能力不足,兩者相加,就是中國這個制造大國的尷尬。
有數據顯示,長期以來,全球手機市場上,99%的利潤被幾個國際品牌占有,而國內林林總總的廠商,只能去和其他國家的廠商拼爭剩下的1%的利潤——這是中國的尷尬,更是缺乏核心技術、核心競爭力的尷尬。類似的尷尬,在其他領域也不少見。如何解決?靠天靠地、靠等靠要、靠施舍,都不靠譜,只有靠自主研發、靠自主創新。
D1Net評論:
常言道,“飯碗要端在自己手里”才能放心,網絡信息安全也同樣如此,手機這樣和每個人息息相關,又事關國家安全、產業興衰的東西,其安全性,也是“端在自己手里”才能放心,永遠不要指望外力可以幫助你解決所有安全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