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IT廠商看到曙光
時光倒退一年之前,一個叫斯諾登的美國人,猶如一顆定時炸彈,把整個世界攪得天翻地覆。
在他打開的這個番多拉魔盒時,一定沒有預料到,棱鏡門事件會在中國IT市場掀起巨浪,讓眾多外資IT企業在短短一年內從"寵兒"變成了"棄兒"。
當一股IT國產化風潮在中國市場涌起之時,思科、IBM等外資IT廠商的產品或服務遭遇了罕見的大幅下滑,而曾經苦苦掙扎的國內IT廠商卻一下躍上舞臺,成為主角。從網絡基礎設施、服務器、存儲、數據、應用軟件等整個IT鏈條上,國內企業都開始活躍起來。
IT國有化的突然加速,要源于政府對信息安全的日益重視。雖然,美國政府很早就以信息安全的理由封殺華為、中興等中國企業的IT產品,但是中國政府真正開始重視信息安全,在很多人看來,棱鏡門是一個顯著的轉折點。
過去一年,在愈演愈烈的過IT國產化輿論之下,國內IT廠商確實在部分行業實現了功能略地,但是由于產業鏈的不成熟,以及技術的相對落后,國內企業真正撼動外資纏上之路仍然漫長。
2外資IT廠商接連受挫
在俄羅斯進行政治避難讓斯諾登免于美國政府的"懲罰"。但他曝光的機密文件,將許多知名國際IT企業推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這其中包括思科、IBM、微軟、谷歌、雅虎、賽門鐵克等公司。雖然這些公司否認與棱鏡監控計劃有關,但是在中國市場,他們的業務卻遭遇了罕見的下滑。
全球最大的網絡設備供應商思科是首家承認棱鏡門事件沖擊業績的IT企業。去年11月,也就是棱鏡監控計劃被曝光5個月之后,思科CEO約翰·錢伯斯在2014年第一季度財報會議上承認,美國政府的監控行為在中國產生了惡略影響,導致企業在購買思科產品時變更更加遲疑。
棱鏡門事件是國產化潮流的導火索
以往中國市場一直是思科業績增長的動力,但是棱鏡門時間曝光之后,思科的在華業績開始受到影響。根據思科提交的財務年報,2011財年和2012財年,思科在中國市場的產品銷售出現了11%和17%的增長,但是在2013財年則下滑了5%。而在棱鏡門曝光之后的一個季度內,思科中國區的銷售額下降了18%,至今仍然呈現下滑趨勢。
無毒誘餌,另外一家國外廠商IBM的發展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負面影響。這家老牌的IT廠商在中國有著廣泛的業務,尤其是服務器等硬件業務。雖然矢口否認曾與棱鏡監控計劃,但是IBM在中國的業績也出現了連續多個季度的負增長。
今年第一季度,IBM來自中國的銷售收入同比下滑20%,去年第四季度下滑23%,去年第三季度下滑22%。據分析師預計,IBM公司約4%的收入來自中國,約合40億美元。
根據研究機構Gartner的數據,今年第一季度IBM在亞太地區服務器市場上占據28%的份額,雖然仍位居第一,但較去年同期37%的份額已經有顯著的下滑跡象。
出了網絡設備、服務器廠商在華業績大幅下滑外,部分外資IT廠商的產品也因為信息安全的因素受到影響,其中微軟的Windows 8操作系統已經被排除在政府采購之外,而最近賽門鐵克的安全軟件則因為被指存在漏洞而遭到政府部門的停用。
實際上,隨著賽門鐵克安全產品的停用,從網絡設備、服務器、數據庫、存儲到操作系統、應用軟件領域,整個IT產業鏈上的外資IT廠商遭遇業績或者產品上的挫折。而在以前,這些外資IT廠商的產品或者服務的受歡迎程度圓圓超過國內IT廠商。
3國內IT企業切勿狂歡
有人失意,就會有人得益。在外資IT廠商對中國市場一籌莫展之時,國內IT廠商則在一般IT國產化浪潮之中,盡顯風采。這些曾經與外資IT廠商苦苦競爭的廠商們,第一次成功為了中國IT市場上的主角。
棱鏡門事件給思科帶來了負面的沖擊,客觀上卻利好了中國廠商。從棱鏡門事件之后,國家信息安全的問題再次引來了關注,而對可能涉及信息安全的網絡設備:交換機、路由器、服務器等,國產化的呼聲逐漸高漲起來。正是這種呼聲,讓銳捷網絡、華為等國產網絡設備廠商獲益頗豐。
國內IT企業切勿狂歡
近期,在電信、金融、電力等這些由國外網絡設備廠商盤踞多年的市場上,國內網絡設備廠商開始取得了重要突破。比如,銳捷網絡就相機中標建設銀行、中心銀行、南方電網等重要客戶的項目,而在以往,這些客戶會主要選擇外資企業的網絡設備產品。
以前國產廠商的技術落后,導致中國的運營商、金融機構、政府部門等只能使用思科設備。在金融、運營商骨干網絡中,思科的市場份額一度高達70%,形成壟斷的地位。而在去年7月開售,電信運營商進行的網絡設備集中采購活動中,思科有時會遇到顆粒無收的尷尬局面。部分代理思科業務的廠商的業績也收到了很大的影響。
實際上,同樣的狂歡也在服務器領域上演。在IBM、惠普等外資IT廠商的服務器業務下滑之時,包括浪潮、曙光、聯想等在內的中國服務器廠商在中國的出貨量在2013年第四季度首次超過了國外廠商。
在一些功能強大的小型主機領域,浪潮公司更是實現了大的突破。小型主機是對高端服務器的另一種說法。2013年1月,浪潮集團在北京發布了自主研發的小型主機--浪潮天梭K1。這臺服務器的出現改變了國內應用以來進口的局面。
以往在銀行系統中,IBM等外資廠商的主機產品應用廣泛。雖然價格高昂,并且收取較高的服務費用,但礙于國內企業無法提供這樣的產品,很多國內客戶也只能無奈接受。但隨著IT國產化的推進,浪潮K1主機開始獲得客戶歡迎。在產品獲得更多市場份額之后,部分表現卓越的國內IT廠商在資本市場也受到了廣泛的歡迎。
4不可盲目國產化,需理性對待
實際上,IT國產化并不是新話題,國內很多專家和企業實際上一直都在呼吁國家出臺相關政策扶持國內企業。但是在棱鏡門時間曝光之前,這種的變化一直比較細微。換句話說,正是由于棱鏡門事件的爆發,讓政府層面對于IT國產化的態度開始出現積極變化,并導致很多行業確實在轉而使用國產化設備。
銳捷網絡高級副總裁劉弘瑜曾經表示,在金融、電力、政府等關鍵行業,國際應該必須推進IT國產化,以保證信息安全,在其他行業則可以讓市場發揮更大的作用。
國產化之后信息安全就真的“安全”嗎?
劉弘瑜認為,在關鍵行業使用IT設備,可以保證IT系統減少因為"人為因素"出現信息風險的可能性。雖然使用國內IT設備不一定絕對安全,但相對單純使用國外設備而言,風險卻可以減低很多。
不過也有觀點認為,使用國產IT設備并不能絕對保證信息安全。換言之,國產設備和信息安全之間并不能簡單的劃等號。
IT國產化跟信息安全時間上并沒有直接的關系。很多國產IT產品中的CPU、操作系統等核心系統實際上仍然是由國外廠商提供。因此,從某種程度上而言,所謂的信息安全病不能得到完全的保證。
對信息安全比較關心的還是政府、電力、金融等機構,多數企業實際上不怎么關心信息安全這個事情,他們更多考慮的是否能夠節省成本,以成本為導向。
5IT國產化替代路仍漫長
在過去一年,在IT國產化輿論之下,國內IT廠商確實在部分行業已經實現了攻城略地,但是由于整個產業鏈的不成熟,以及技術的相對落后,仍然難有很強的話語權。
在IT行業內,也不乏有國內喊出已經可以完全替帶國外廠商的聲音,但是更多數的行業內人士承認,國外廠商在不少產品還是存在相當的技術領先優勢。
市場研究機構海比研究日前針對國內大型企業進行調研顯示,雖然目前已經有83%的大型企業在信息安全過程當中使用國產產品,但是整體信息系統中,完全使用國產產品的案例并不占多數。
外資企業與國內企業上榜名單
然而,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在于,這些企業在信息化的一些關鍵環節上使用了國外信息化產品,而國外產品往往對上下游產品進行了嚴格的限制,對國內產品具有很大的排斥性與不兼容性,這也導致了信息系統的國產化推進造成了困難的局面。
從技術上看,國內很多產品都是從零開始,或者由開源技術改進,創新力不強,缺乏競爭力。目前不少IT行業核心技術掌握在歐美國家手中,譬如普聯的芯片和解決方案大都是美國公司的,中國企業拿來二次開發后,生產相關產品。
業內人士認為,在大型企業實現國產化路徑中,應該先實現ERP系統,外圍應用軟件替代,第二階段再實現重點業務系統、行業應用軟件、工業軟件的替代,最后再實現整體國產化。
棱鏡門時間曝光一年之后,不管是國內廠商的技術積累,還是國家的政策引導,種種跡象表明,國內IT廠商確實迎來了一次難得的歷史發展機遇。但是也正是這樣的情況下,國內IT企業也需要時刻謹記,IT國產化是一次企業有機會證明自己,不斷提高技術和產品體驗的機會,而并非借此牟利的噱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