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網絡安全形勢日漸嚴峻,網絡空間主權也逐漸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現如今,中國的網絡空間主權,從未面臨現在這樣的嚴峻考驗和挑戰。
回望過往,人們會發現,中國面對的網絡主權挑戰,與過去長達數十年的信息安全威脅一脈相承。只不過,過去的威脅隱藏于水下。如今,“棱鏡門”將遮羞布悉數扯掉,潛藏的安全威脅再無遁形,中國的網絡安全就如同“玻璃人”一樣,看似華麗,實則脆弱。
在網絡空間被視為繼陸、海、空、天之后的“第五空間”后,如何應對來自少數國家的網絡安全威脅,保衛“第五空間”的安全,已成為許多國家的共同目標。
在與國際社會共同呼吁并制定網絡空間新規則的基礎上,如何在觀念、法律、政策、技術、產業等方面,升級自己的治理和發展思路,確保國家網絡安全?
網絡數據“大出血”
與基礎設施和內網系統的技術防線漏洞相比,網絡數據和信息流失帶來的安全問題則更加隱蔽。
隨著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大數據、智能化等網絡信息化新興應用持續拓展,未來中國網絡安全威脅將持續擴大。這使得中國大量數據和信息單方面流向西方發達國家的問題更加嚴重,信息失衡將成為未來更為主要的安全威脅。
網絡信息安全企業安天實驗室首席技術官肖新光認為,微軟的操作系統、英特爾的芯片、思科的交換路由產品等為代表的美國IT產品基本統領了前二十年全球信息化進程。
未來20年,加上谷歌、蘋果、Facebook、推特等其他美國科技企業所提供的先進、方便的互聯網服務,全球網絡信息都向美國單方向聚合,形成了巨大的信息鏈流失風險。
以第三方信息安全服務的數據信息容災備份領域為例,美國正在這個領域形成壟斷。
國家安全戰略研究中心信息技術與安全研究所副所長王標說,賽門鐵克、IBM、惠普等美國企業壟斷了全球的75%的市場份額,也占據了中國政府80%的容災備份市場份額,中國大量政府部門的網絡信息數據由此渠道單向流入美國。
與此同時,隨著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的快速普及,移動互聯網安全形勢不容樂觀,帶來的數據信息泄露更為突出。
肖新光說,谷歌的安卓智能手機移動操作系統占中國智能手機用戶比例的60%以上。復旦大學的一份調查顯示,安卓系統300多款應用軟件中,58%存在泄漏用戶隱私行為,其中25%的程序還將泄漏的信息進行加密,使得確認其內容和傳送目的地非常困難。而移動互聯網絡開放式接入帶來的信息泄漏威脅更為直接和廣泛。
中國大量信息數據單向流向美國,帶來的直接后果就是讓美國獲得運用大數據分析中國政治、經濟、社會的最新動態和趨勢的能力。
D1Net評論:
毫無疑問,這種信息失衡后的大數據大規模挖掘和分析結果,具有戰略級的政治、軍事、商業、社會信息情報價值,在未來的網絡安全攻防對抗中,信息失衡將比技術失衡更可怕,只有保持“平衡”,才能確保網絡空間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