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社會信息化程度的提高,網絡安全日益成為各國普遍關注的一個熱點問題。近期爆發的“棱鏡門”事件表明,我國在網絡安全領域面臨著嚴重威脅,亟須采取得力措施加以應對。
根據中國國家互聯網應急中心2013年3月發布的監測數據,2012年境外約有7.3萬個木馬或僵尸網絡控制服務器參與控制中國境內1419.7萬余臺主機,其中位于美國的12891個控制服務器控制了中國境內1051.2萬余臺主機;2012年共發現針對中國境內網站的釣魚頁面22308個,其中96.2%位于境外,位于美國的釣魚站點數量在全部位于境外的釣魚站點中占比高達83.2%。無論從控制服務器數量、控制境內主機數量還是釣魚網站托管地來看,我國網絡遭受的境外攻擊都主要來自美國。
與傳統“單兵作戰”的黑客行為相比,美國政府發起的黑客入侵,技術手段更為先進,網絡攻擊的規模更大、持續時間更長,而且對我要害部門和關鍵基礎設施的攻擊更具針對性,其危害性也大得多。
網絡安全基本態勢和問題
過去一二十年中,我國的互聯網技術和市場有了長足的發展,但與美國等西方大國相比,我國在網絡資源分配和網絡技術等方面仍處于明顯的劣勢,相關立法和管理機制也相對滯后,網絡安全形勢不容樂觀。
首先,從網絡資源的分配來看,美國等西方國家處于毋庸置疑的壟斷地位。美國利用“互聯網名稱與數字地址分配機構”(ICANN)等組織,長期把持著互聯網協議(IP)地址的空間分配、頂級域名和根服務器管理等重要權力。ICANN是一個設立于加利福尼亞并受美國法律管轄的非營利組織,其運作常常受到美國政策的影響。全球13個互聯網根服務器中10個在美國(另外3個分別在日本和澳大利亞),全球大多數網上信息都發自或經過美國,這為它入侵他國網絡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2004年4月,美國就利用對根服務器的控制權,斷掉了域名(.LY)的解析,使利比亞在互聯網上消失了3天。
其次,從網絡產品和服務產業來看,美國也處于明顯的優勢地位。例如,網絡設備供應商思科以及網絡服務提供商微軟、雅虎、谷歌、蘋果、臉譜網等網絡巨頭幾乎都是美國企業,早在“棱鏡門”之前,這些公司就多次被曝卷入美國政府的網絡監控行動。斯諾登披露的文件再次證實,NSA不僅利用微軟、雅虎、谷歌、蘋果等九大網絡巨頭大量收集數據,還通過思科路由器監控中國網絡和電腦。事實上,由于對外國互聯網產品和服務過度依賴,我國的網絡系統很容易遭受“后門”攻擊,即利用外國制造的電信設備入侵系統和竊取信息。
再次,我國的網絡安全立法和管理機制相對滯后,社會的網絡安全防范意識普遍較為淡薄。根據英國《簡氏戰略報告》和其它網絡組織對各國信息防護能力的評估,我國被列入防護能力最低的國家之一,目前95%與互聯網相聯的網絡管理中心都遭受過境內外黑客的攻擊或侵入,其中銀行、金融和證券機構是黑客攻擊的重點。
應對網絡入侵的對策
網絡空間已成為21世紀大國地緣政治競爭的重要場所,各主要國家圍繞網絡安全問題的較量將是長期和復雜的。作為世界上最主要的黑客攻擊受害國之一,我國亟須從法律、外交、技術等層面加以多管齊下,構建政府主導、多方參與、不斷完善和強大的網絡安全防護網。
盡快制定《互聯網管理法》,作為我國保障網絡安全的基本立法。目前,我國涉及網絡安全的立法散見于各種法律、法規、規章中,缺乏權威性、系統性和協調性。應盡快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互聯網管理法》,并以該法為核心,構建起由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及行業自律規范共同組成的,有針對性、系統性、可操作性和前瞻性的互聯網法律法規體系,完善網絡信息安全監控和技術保障體系,為維護網絡安全提供完備的法律保障。
應當考慮在國務院下設一個跨部門的“網絡安全事務委員會”。該委員會可由國務院主要領導擔任主任,統籌國內的網絡安全管理職能,協調現有的公安部、國家安全部、外交部、工信部等部門的職權,改變網絡管理部門過多,職能交叉、互相推諉的現象,變多頭治理為聯合治理,以應對網絡安全事件的重大、復雜和系統的局面。
采取得力措施扶持本國互聯網產業的發展。應支持一批類似百度、人人網、華為的企業發展壯大,同時大力發展我國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網絡安全產品,加快用國產設備取代中國互聯網基礎設施中的外國產設備。還應通過立法規定,外國互聯網企業參加我國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可能威脅我國網絡安全時,我國相關主管部門應進行國家安全審查,并采取必要的防范和限制措施。
著力打造網絡安全高端智庫。目前,我國雖有若干研究機構在從事網絡安全相關研究,但力量較為分散,各自關注領域較為單一。應通過相關高校、科研院所、政府部門、行業產業以及國際學術機構的強強聯合,打造1-2個跨越互聯網技術、法律和政策等領域、整合各方優質資源的高端智庫,為我國應對網絡安全威脅提供智力支持。
積極開展“網絡外交”,全面提升網絡問題在我國外交工作中的地位。我國政府應以中美、中歐、中英網絡對話和新興國家互聯網圓桌會議等既有機制為基礎,開展全方位的“網絡外交”,樹立我國網絡安全堅定維護者的形象,批駁西方國家在這一問題上的雙重標準和霸權主義行徑。還應適時發布一份《中國網絡安全戰略》白皮書,明確宣示我國相關政策主張、理論依據和行動方案,回擊一些國家的偏見和無端指責,為網絡安全的國際話語權爭奪贏得先機。
積極推動網絡安全國際立法進程,根據我國利益提出相應的參與和談判策略。網絡安全問題的解決離不開各國共同接受的行為準則,但目前國際法在這一問題上的作用還較為有限。近年來,網絡安全立法已開始提上國際議事日程,我國應積極參與和推動相關立法進程,對所涉的主要議題、各國分歧和可能的妥協方案加以深入研究,最大限度地反映中國的利益和主張。
推動互聯網國際治理機制的完善和變革。目前以ICANN等機構為核心的互聯網國際治理機制,主要是美國意志和利益的體現,也是美國賴以維護其網絡霸權、肆意發起網絡入侵的重要基礎。我國應聯合其他國家特別是廣大發展中國家,推動以聯合國框架內的適當安排取代現有的互聯網國際治理機制。盡管這一目標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它將為包括中國在內的各國維護網絡安全提供更有效地制度保障。